“2013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新闻发布会顺利举行
导语:19日,由《东方早报》主办、由绿城·苏州桃花源独家冠名的“2013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新闻发布会在绿城·苏州桃花源内顺利举行

19日,由《东方早报》主办、由绿城·苏州桃花源独家冠名的“2013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新闻发布会在绿城·苏州桃花源内顺利举行,香港著名文化人陈冠中、学者许纪霖、葛兆光、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摄影家尔冬强、主持人曹启泰齐聚江南参与了本次新闻发布会。这是一场发布会,亦是一次谈古论今、谈文论道的文人聚会。面对本届文化中国“新文化、新经典”的主题,嘉宾学者各抒己见。葛兆光认为文化是历史中不断变异发展的传统;而许纪霖认为,唯有流传三代以上的才能被称之为经典。

 

理想、独立性、担当是重要的精神标准”

这是《东方早报》第四次举办文化中国活动。自2007年第一届开始,“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便旨在对当代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人文的各个方面——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新闻、建筑、社会思潮、时代精神风貌等各个领域和范畴——进行盘点、探索、梳理和传播,并对当代中国上述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作品和人物进行致敬和表彰。著名诗人西川、钢琴家郎朗、导演贾樟柯等人都曾是历年的获奖者。

“我们是带着尊敬、欣赏、推崇和肯定的态度去寻找和发现这片文化天地里一直坚守阵地的,推进中国文化前进和发展,赋予中国文化源源不断生命力的‘文化存世者’。”文化中国评委之一、香港作家陈冠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描述“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奖项所寻觅的对象。

陈冠中认为,无论已经是声名显赫,还是依然在默默开垦的“文化存世者”,他们的理想、独立性、担当是重要的精神标准。此外,不可缺少的还有精湛的技艺和优秀的作品。“我们希望发现这些人,并通过文化中国的平台,把我们发现的好东西推荐给大家。我们可做的仅此而已。”

 

复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过去已有的”

在文化自省缺失而文化却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当下,讨论“新文化”与“新经典”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在自由撰稿人沈宏非看来,中国文化不是一个需要刻意被谈起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文化是我们的语言、思维,吃的饭菜、呼吸的空气。这是一个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问题。”

如果说沈宏非从日常生活哲学的角度赋予了文化平易近人的面目,华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和摄影家尔冬强则从空间的角度切入,将文化这个宏大的概念落实为一片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在他们看来,文化中国的颁奖地江南一带便是文化的富庶地,也因此被称为天堂。

许纪霖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并不仅仅指涉自然风光,正是江南文化的领先令其成为天堂。”尔冬强早在30年前便拍过江南古镇的图册,“曾经出现在这个空间里的一批先贤为今天的中国文化提供了大量精神财富。”因此,追寻先贤脚步、浸润于经典文化之中成为创造“新文化、新经典”的必由之路。许纪霖说,“流传三代以上的才能被称之为经典。”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同样指出,学者潘光旦的著作《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曾提及嘉兴最长的望族可以延续13代。

葛兆光认为,文化和历史紧密相关,“中国文化是一个传统,在历史中不断变异发展和诠释,令旧传统变成了新文化。”他认为,文化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正是因为其变化,才有了“新文化、新经典”的主题。“传统文化就像一个仓库,新文化去仓库挑选,经过新的阐释与融合推陈出新。复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过去已有的。

陈冠中认为,每个人可以有自己对文化的定义,因为文化是多元的,“这两年我做文化中国的评委看到,正是因为不断有跨领域的优秀作品出现,在拓展中国文化的边界,加深中国文化的内涵。”

 

“文化中国”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化界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倍受好评的文化活动,自2007年第一届文化中国开始,这个活动就旨在对当代中国文化、包含思想、文学、诗歌、美术、音乐、影视、戏剧等各领域,和当代中国人文、包括社会思潮、时代精神风貌等范畴的 盘点、探索、梳理和传播,并对当代中国上述各领域内的代表性、创新性作品和人物进行表彰,如阿城、刘再复、北岛、西川、王安忆、梅葆玖、谭盾、徐冰、朗朗、崔健、高晓松、贾樟柯、九把刀等总计超过60位以上 当代中国文化大家都曾经是文化中国的评委和获奖者,几年来,“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推出了许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和人物,清晰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面貌和脉络,并由此成功探索了文化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与蓝图。

10月28日,“2013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的颁奖盛典即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又有哪些人物和作品推出成为了大家热切关注的话题。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