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皇族展览的政治学
导语:略一品味,就会明显感觉到,这个展览是要彻底颠覆俄国人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的

李正荣 文

“东正教的罗斯,罗曼诺夫家族”展览一而再,再而三延期,终于在11月24日落下帷幕,当晚,展览又工作到半夜12点才最后清场。设于莫斯科中央展览大厅的这一展览成为今年俄罗斯的一件文化大事,却让很多俄罗斯文化人不解,展览主办方倒是大喜过望。更有好事者在网上发起“民调”,让大家投票选择该展览是否应该“移师”其他城市,比如俄罗斯另一个首都圣彼得堡、老城喀山、“新城”叶卡捷林堡、古都基辅等城市。本次展览盛况空前,或许真的会鼓励主办者移师其他城市再展。

但是,略一品味,就会明显感觉到,这个展览是要彻底颠覆俄国人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的。

史实中的政治背景

东正教在1988年回归俄罗斯之后,迅速重获俄罗斯人的信仰,这自然是宗教的题中应有之义。耶稣当年传教,招收的第一批门徒是打鱼人兄弟,耶稣对他们说:放下渔网,跟我走,不要再渔鱼了,而要渔人。宗教渔人,自然在于“光照”人心,属于“灵魂文明”的范畴,但是,今年东正教操办的纪念罗曼诺夫王朝四百年活动,明显跃出了“灵魂”领域,十分明确地要“影响”俄罗斯的政治史。

主张君主制回归的纪念,主题很鲜明,他们把政治上鼓动君主制回归,直接和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精神核心相挂钩。东正教的纪念,开始的时候,不谈政治,只讲文化,只讲历史。但是,在纪念的内容上,却把沙皇的政治英明和东正教精神汇成一股潮水,而此次展览似乎是把这股潮流推向了高潮,展览已经不再掩饰政治的主题,高调地唱出“正教+沙皇=俄罗斯辉煌”的历史观,启蒙主义以来的民主主义历史观被其颠覆,被誉为“普世”民主自由被其瓦解。然而它却被刚刚从极权体制下解体出来的俄罗斯民众所热捧,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俄罗斯有一千年的“非世俗”历史,从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开始,一千年之久,东正教作为“国家宗教”,一直是俄罗斯王朝的“加冕者”,直到列宁主持颁布的“1918年宪法”。

让我们先来稍微展示一下三大时代的宪法中关于“信仰”的表述,也许从中可以找到本次展览的“要义”。

所谓三大时代的宪法,是指俄国帝国时代的基本法、1918年至1978年的苏联宪法,以及1993年12月12日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

苏联宪法和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对“信仰自由”的表述没有变化。道理很简单,这是民主国家的基本理念,无论是有什么特色的民主,都要在宪法的字面上表述出信仰自由。1993年的宪法,“信仰自由”的俄文原文是“свободасовести”,它对应的是世界人权宣言第 18条的英文“freedom of con-science”。把词组“свободасовести”翻译成汉语的“信仰自由”,略不尽意,但是,把“freedom of conscience”直译成“良知的自由”、“良心的自由”,也不尽意。意译应该是“实现良知的自由”,而实现良知又往往和建立信仰相关,而皈依某一教派信仰自然是宗教信仰了。于是,信仰自由,除了“思想自由”的含义之外,更多的是宗教选择的自由。我们看俄罗斯苏维埃1918年的宪法,其第十三条规定:“为保障劳动者享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实行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并承认全体公民均有进行宗教宣传与反宗教宣传的自由。”其前半段和1993年宪法一致,用词也同样使用了“信仰自由”这个词组,其对应的,应该是启蒙主义以来的“free-dom of religion, freedom of speech,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我们知道,在苏联的历史上,这句宪法条文终成空话。但是,作为“法理”,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宪法的“信仰”表述,和190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的相关条文,简直可说是“冰火不相容”。该法的第一部第一章中的第一句:“最高专制权力属于全俄罗斯皇帝。服从它的权力不仅仅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良知(原文正是“совесть”),此乃尊从上帝本人之命。这里同样使用了“良知”一词,但是按“基本法”,这个良知,不是自由的,而是“听命”的。任何一个当代人,看到那个“基本法”都会大声斥责它是“封建主义”、是“专制主义”,但是,俄罗斯的君主主义者正是按这个“帝国基本法”,在耶路撒冷给当今被罗曼诺夫家族确定的继承人加冕的。“马聂日”的罗曼诺夫王朝四百年纪念展览,把罗曼诺夫家族的“君权神授”背景拉到今天,似乎更与这个1906年俄罗斯帝国基本法合拍,这次展览要彰显的,不仅仅是“信仰”、“良心”,更要的是“正教”+“沙皇”的政治历史观。

普京的到来

展览第一次延时的时候,东正教内外就有一种夸辞,说展览不得不延期是因为吸引了包括俄罗斯联邦总统和东正教牧首在内的数十万观众。这种表达,智一半,愚一半。本次展览本来就是东正教的官方部门——“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委员会”策划的,牧首在开幕式剪彩、致开幕词,他哪里是什么观众,而是本次展览最高位的主人。相对而言,普京亲自参观展览确实是这次展览最大赢点。

普京精力充沛,日理万机,“深入基层”不算是什么特别事件。普京亲临“马聂日”中央博物馆,参观归参观,也可称为“例行公事”。但是,这个展览毕竟有俄罗斯四百年曲折的历史背景,所以,普京的到来,还是“意义重大”的。

本次展览的开幕日期,原定10月,后来改为11月4日,而11月4日是俄罗斯2005年新法规定的节日,名曰“民族统一日”。下午,普京先到红场,在俄罗斯民族英雄库兹马·米宁和德米德里·波扎尔斯基的纪念碑前鲜花。这两位英雄在1612年带领俄罗斯人从波兰人手中解放了莫斯科。从他们的起兵到解放莫斯科,再到贵族会议选出罗曼诺夫家族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作为俄罗斯新沙皇,这段历史被俄罗斯历史学看成是俄罗斯“混乱时代(1598-1613)”的结束。近年来其“历史意义”变得越来越重大。甚至也有舆论把这一历史转折和当今普京的政治作为相比附,尽管普京不希望这样的溢美之词扩散,所以早在去年就宣布俄国政府在“罗曼诺夫王朝四百年”之际,没有任何官方庆典。但是今年,随着“罗曼诺夫家族四百年”的活动不断“深广”展开,其形式越来越官方了。如今,普京给1612年的民族英雄献花之后,接着,在莫斯科冬雨蒙蒙中,直接移步到“罗曼诺夫家族”的展览大厅。

俄罗斯政府的“总统官网”对总统的这一“国事”报道仅仅是一个小简讯,但是,在俄罗斯东正教的官网却对此大肆宣传。牧首基里尔在正门前迎接俄国首脑的到来,陪同普京一起为圣母像进奉蜡烛。然后,尽管这位宗教的元首已经看过展览,但还是“饶有兴致”地陪同世俗的元首再一次观看。追踪东正教官方网站的视频,所选取的镜头也的确“饶有兴致”。

镜头之一,罗曼诺夫家族的第一任沙皇是在1612年莫斯科的大火中诞生。正统俄罗斯历史将其称为“混乱时代”,其寓意是:罗曼诺夫家族正是“政起八代之衰”,所谓历史的选择是也。

镜头之二,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

最后一组镜头是精心剪裁的。普京在簇拥之下,走到展览的最后部分,被引导到最后的展板前,解说人员指着展板向总统说着什么。按摄影专业的“蒙太奇”规则,下一个镜头应该是顺着人物的眼光“反打”(专业术语:互相对视的物件之间往复拍摄的摄影技术)到展板上。但是,新闻没有这样编辑,因为,普京凝视的正是自己居于中心的展板,这是整个展览中由12幅最大面积的条幅组成的最后一块展板。条幅一共12幅,普京和牧首基里尔位于中心,普京在左手,牧首在右手,普京的左手顺序排列的第一位竟然是果戈理,牧首右手第一位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普京头像下面的语录是:“在俄罗斯,即使是在有人试图给她贴上‘民族的监狱’这一标签的时代,任何一个弱小的族群也没有消亡。所有的民族不但保存了自己的内在的自主性和文化特征,也保存了自己的历史空间。”

查阅这段语录,真是惊讶于展览主办者的用心。这是普京在今年9月25日俄罗斯筹办的“瓦尔代国际讨论俱乐部”上的讲话。这是俄罗斯2004年发起的一个世界青年论坛,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青年政治领袖。从第一年起,普京就积极参与其中,以后,每每发表长篇重要讲话,似乎是“普京思想”或“普京哲学”的宣讲台,关注俄罗斯的意识形态走向,一定要关注这个位于大诺夫哥罗德省静谧的瓦尔代湖边的国际政治俱乐部。

展览的主办者从今年的俱乐部论坛上找到这样的话,悬挂在展厅最重要的位置,其处理手法,很有点像“最高指示”。这段语录字面上似乎是谈俄罗斯各种民族在所谓“民族的监狱”的时代,也是各有发展空间的,这似乎是告诉参观的人,东正教认可“世俗的俄罗斯”的信仰平等。但是,如果阅读普京在这个论坛上的演讲全文,就会知道,普京的上下文是对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同性恋、魔鬼信仰等等提出了很尖锐的批判,其立场,很多地方是东正教的主张。

普京看到这条语录,一定能理解这一层的含义,但是,一般观众呢?不管观众理解如何,总之这个展览是以普京的语录收官的,展览很成功,总统很高兴。

但是,当今俄罗斯,民选的世俗权利是最高的、唯一的合法权利,东正教仅仅是自由的信仰之一。然而,在这个展览的最后展室,世俗的权利和信仰的权利至少又在“形式”上“政教合一”了。而普京的凝视似乎是对这个“合一”的肯定。那么,展览到底符合哪一本宪法的精神呢?1993年的新宪法,还是1906年的帝国基本法?

最后,普京走到留言簿前写道:“向为了祖国利益而做出的贡献致以敬意和谢意。弗拉基米尔·普京”。是谁做出的贡献呢?针对这个展览,自然是罗曼诺夫皇族。

第二天,11月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也在牧首的陪同下来到展览大厅。至此,东正教的非官方纪念活动实际上已经全面“官方化”了,它对俄罗斯的历史观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

牧首在开幕祝词中说:“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按教会日历是‘喀山圣母日’,按世俗的日历,这是‘民族统一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历史上那些精彩的画页吸引着我们,这是保存我们的自我意志。”

牧首的讲话,十分注意修辞,尽量说“祖国”的伟大,而少言罗曼诺夫家族的功绩。但是,字词间,还是隐藏了尖锐的提问:

“今天,我们开设新的‘东正教罗斯’的系列展览,这是专门为罗曼诺夫王朝而设。我们当代人应该了解过去的真相,因为多年来,这个真相被隐瞒或者被歪曲。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之上堆积着强烈的意识形态的陈词滥调和刻板的说教,它让人们远离历史,对过去的历史采取完全错误的态度,似乎过去的历史根本不存在,如果它有什么东西的话,除了旨在削弱国家权力的起义之外,也都是坏的东西。靠着神的恩典,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许多信息提供给人们,他们可以借鉴于此,了解一下发生了在我们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

听这些话,稍有年纪的人一定会想起曾被俄国历史大书特书的潘欣起义、普加乔夫起义,曾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农民起义,在这个展览上变成了“旨在削弱国家权力的”力量。

牧首在讲话中也非常周全地提到“人民”为俄罗斯的贡献,他们是库图佐夫、苏沃洛夫,斯托雷平,门捷列夫,柴可夫斯基,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托尔斯泰。他说,这是罗曼诺夫家族统治时代的涌现的人物。这种“全家福”的历史图景与我们过去的历史印象相差很多,过去的历史中,我们知道普希金因为写了鼓舞十二月党人革命意志的诗歌而被沙皇流放并被来自统治者的阴谋害死;我们知道莱蒙托夫因为写了《诗人之死》揭发沙皇是杀害普希金的凶手而被统治者流放,也同样死于流放中;我们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因为仅仅传阅革命书籍而被沙皇判处过死刑;我们还知道果戈理因为写了《钦差大臣》揭发专制制度的腐败而不得不逃避到意大利;我们也还知道托尔斯泰在1901年被东正教教会开除了教籍。

我初作推理,结论可能有三个:

一、以前正统民主观念为主线的历史错了,这些作家根本就没有写过这些“革命”的作品,或者他们的作品根本没有民主倾向。

二、展览展出的历史是一个假象。

三、历史是复杂的、多面的,作家创作也是多面的、复杂的。或者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过去,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的“人民”历史观“打扮”了历史,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而现在,东正教用皇帝的历史观新编历史剧了。

展览的命意

此次布展的展板从空间上是按历史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又按沙皇临朝的时间分成19个单元,加上开头的“混乱时代”和结束的“我的历史”,一共是21个展室,这些展室的主要内容当然是罗曼诺夫皇族为中心的俄罗斯历史,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俄罗斯辉煌史,完全是一场全面的以沙皇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者又别出心裁,在每一个单元中,安排一个大大的展板,内容是展示这一朝代俄罗斯的成就,有的很小,小如俄罗斯第一个啤酒厂,俄罗斯第一个电子自动售票亭。有的很大,大到征服西伯利亚。一般的俄国人的历史知识恐怕也不是很丰厚,所以看到这些“成就”,都觉得其乐无穷。如此设计这个展览,的确抓住了人心。

本次展览更有“创意”的是几十条名人条幅。最多的是世界知名的文学家、诗人的警句、格言,普希金的语录出现多次,留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与“十二月党人”过从甚密的诗人原来是沙皇帝国的贴心人。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的语录,也悬挂了几个极特别的政治家语录,比如斯托雷平。这些条幅的内容要么述说俄罗斯的伟大,赞颂俄罗斯历史的辉煌;要么说信仰,说灵魂。所以从头走到尾,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条幅不断的说:东正教、东正教、东正教;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

我们上面提到的普京驻足的最后一个展室,没有别的,就是12个条幅对着一个大型的荧幕。面对这12个条幅,其用意还真难捉摸:除了中间的普京、牧首基里尔、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外,德国的黑格尔和1918年被枪毙的伊万·瓦斯托尔可夫(教名约翰)比肩而立;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家、古罗斯历史、圣像史专家瓦西里·奥西博维奇·克留切夫斯基和20世纪的语文学家、古俄语专家德米德里·利哈乔夫、哲学家瓦西里·罗赞诺夫和1934年流亡境外的君主主义者伊万·卢克杨诺维奇·索罗聂维奇联袂登场。

这些组合似乎被一个暗线牵来,那就是古罗斯的民族精神。

我在展览大厅里细心寻找,没有找到托尔斯泰、没有找到涅克拉索夫、没有找到“别车杜”(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托尔斯泰被东正教开除了教籍,不在其列,这个很自然,而那些平民知识分子的“无神论”的“虚无主义者”,也自然难登此番大雅之堂,这些“缺位”,恰恰可以说明这个展览的命意。

幽幽的至高无上

这一次展览,正确的性质是“展览-论坛”,主办者不仅要“展”,而且要“论”,它是“东正教罗斯”系列“展览-论坛”的第十二期,此前一期是“东正教回归25年(1988-2013)”。这一系列的大型展览活动,足以看出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积极作业。这次展览以罗曼诺夫四百年为缘由,然而在布局上,却有一个“红线”,那就是东正教。展览的水平线是以沙皇为主轴的俄罗斯历史,而从展板的垂直线看,高高在上的是东正教的历史。它给出的观念很容易让人想起那曾经被批判的“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因为它在展板的最高端,为了视频的效果,整个展览像是在一个电影放映大厅,光线幽暗,所以这一部分的历史过程处在幽幽的高处之上。

11月4号开幕那一天,牧首和皇室法定继承人玛利亚一起为展览剪彩,然后,牧首又陪同普京一起参观,再后,在克里姆林宫的节日晚会上,普京给牧首基里尔颁发勋章。

假如这个展览没有那么轰动,假如这个展览没有那么官方,作为研究者的我也没有必要对其格外关注,但是,它的规格太高了,它的影响太大了,它进一步颠覆俄罗斯历史观的命意太明显了。所以,还是应该从第三者的角度“搂上一眼”,借此可以观察一下:俄罗斯,你这三驾马车,到底要往哪儿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俄罗斯研究专家)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