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天府文化 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2017-06-19 16:14

经济观察报 孟良/文 

6月18日落幕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首次设立“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展出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成果。该培训计划由文化部和教育部共同实施。

欧琦辉是国家级狮头(彩扎)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伟的嫡传弟子,也是上述培训计划第五期研修班“非遗进清华”的学员。她说,研修班给她打开了传承新思路,使其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开发衍生品,比如利用新技术把佛山狮头的形象和纹样特征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

创新、融合,在举办国际非遗节以来的第十个年头,成都赋予非遗节新形式、新内涵,促进世界各国的经验交流,推动理念的深化、政策和措施的完善,助推非遗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成都目前已有134项非遗项目被纳入了政府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保护,承担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优秀实践单位、传承基地学校遍及成都各地。

这给成都传承和发掘发展天府文化提供了重要支点。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这被认为既是对成都悠久历史文脉精髓的萃取,也是对成都文化发展坐标和愿景的标定。

成都期许,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对成都的信任和褒奖

推陈出新,是本次非遗节的特点之一。

为提供更别样的非遗交流方式,体现新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理念,本次非遗节首次单独设置“竞技”板块,即通过“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传统武术展示展演”等活动,将人、物乃至生活串联起来,用整体、活态、生动的方式展现非遗、传播非遗。

非遗节也是展示天府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漆器、手影戏、竹编、蜀绣、泥塑……成都非遗集中亮相,使得本次非遗节主会场的各个场馆中,充溢着天府文化的光点和印记。

粗壮竹子的竹椅、用簸箕做的挂钟、立体抽象的竹编立灯……在道明竹编的展场内,道明竹编传承人用优雅时尚的设计为观众带来颠覆想象的生活用品。

四川泥塑大师李长青现场制作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他长年关注四川老百姓的生活,记录他们的面孔、表情,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四川荣县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精美土陶。据说,就连大英博物馆都收藏了来自荣县的泡菜坛!

国际范儿,是本次非遗节的另一大特点。

在首次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上,既有细密精致的土耳其地毯、经典神秘的新西兰木雕,也有轻快悠扬的马里手鼓和绚丽浓艳的尼泊尔唐卡……1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1个项目,分为亚太馆、欧洲馆和非洲馆三个展区,展示出不同文化的非遗个性和魅力。现场展示的唐代丝织品以及汉代织机模型等,直观再现天府之国辉煌的织锦历史。

作为南丝绸之路起点,北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特殊,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非遗节上进行手工艺项目展示展销,从而展现国际工匠精神,推进国际手工艺交流互鉴和文化贸易。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源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非遗节永久落户成都,是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极大信任和褒奖。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非遗节开幕式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情感、经验智慧,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历史赋予成都的神圣使命,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成都将着力传承非遗文脉、发展天府文化,为守望人类精神家园贡献成都力量。

城市的根与魂

这份信任和褒奖的获得背后,天府文化的深厚积淀和魅力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求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在成都决策者看来,这为成都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中,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就是要扬城市之韵、固城市之根、立城市之品、铸城市之魂。

成都已赋予天府文化更为具体的内涵。

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既有崇尚创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气度;既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又有友善互助的美德。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表示,成都首次提出发展天府文化,非常富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引领性,天府文化的提出,是成都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战略。这将把资源更多挖掘和凝聚起来,把人文精神提炼起来,把今后文化发展的路径、目标、道路、方向明晰起来。有了天府文化这面旗帜,成都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魂有了根。

他认为,天府文化继承了文化传统,又按照发展西部文创中心的定位来建设现代文化、当代文化。天府文化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创中心文化资源、文化方向、文化目标的一种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成都是一个文化氛围特别好的城市,大家对文化的热情也特别高。成都在打造西部文创中心上,有特别大的优势。这一优势,就是成都人爱文化。

成都人乐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事物和新观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成都的开放心态,这个被冠以“中国最美幸福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宜居城市”“最佳时尚生活城市”等美誉的城市,在辉煌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通过打造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正重现天府文化光彩,并赋予时代新义。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事实上,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挖掘和发展天府文化,成都底气十足。

吕传捷在成都读完大学后,辗转多地,最终选择在成都实现自己的创意事业。他设计的金字塔形储物盒曾入围 2016年成都创意设计周的“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吕传捷的团队现已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而丁成虎设计的川剧变脸娃娃推出不到两年时间,销售量已超过40万个。在他看来,成都的文化接地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极易被大众接受。仅三国文化、熊猫文化、川剧文化这三样,就能将成都文化推向全世界。

这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活力显现的侧影。

按照既定思路,成都将深度挖掘其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同时,成都还将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持续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文化活动,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和“会展之都”。

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大力发展现代文创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之都。

该负责人还透露,成都将实施“文化+”行动,推进文创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和产业孵化转化。还要实施“互联网+文创”,发展以文化为内核,以高新技术和版权保护为手段的新兴文创产业。融入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传统文创产业创新升级,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创产业园区。

在文化旅游方面,成都将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并把都江堰-青城山提升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

此外,成都还将构建文创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产业带,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推进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音乐、文博、设计、动漫、影视、传媒、文学创作等为重点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