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助推脱贫攻坚如何才算精准

2018-03-05 14:02

内蒙古是一个自然气侯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范围广,荒漠化面积大,自然灾害(白灾、黑灾)频发。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26亿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52.2%,沙化土地面积6.22亿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5%。内蒙古自治区有103个旗县,百分之五十以上为贫困旗县,其中国贫旗县31个,区贫旗县26个,57个贫困旗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9万户,55.6万人(2016年底)。内蒙的贫困旗县均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干旱、偏远地区,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老弱病残幼人口留在农村,扶贫任务极为艰巨。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制定精准扶贫的具体操作办法”。扶贫政策的科学分类要以对贫困群体的科学分类为基础,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体,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内蒙古的贫困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贫困群体是因老、幼、病、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这一群体,应由社会保障部门和扶贫部门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来实现脱贫。该群体不是金融服务的对象。给无还款能力的群体送贷款扶贫,无异于增加他们的债务负担,给他们添加不良记录,无法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类贫困群体是因好吃懒做,赌博酗酒等恶习造成的贫困,以及提早向子女转移财产造成的贫困。这种人在很多村镇嘎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虽人数很少,但影响很坏。把他们列为贫困户,会使这部分人产生贫穷光荣的错觉,打击勤劳肯干农牧户劳动致富的积极性,扭曲政府的扶贫政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人民日报2017年9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扶贫攻坚中新出现的“福利陷阱”现象:贫困户享受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有的贫困户干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对这一贫困群体首先是思想教育扶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干劲和决心。正如每个学校都有因不用功贪玩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样,对这类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态度问题,而不是先给他们发补课费,使他们觉得不及格光荣。

第三类贫困群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但由自然灾害、家有病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贫困,这一群体是扶贫的重点,有可能成为金融服务的对象。

精准扶贫要对这三类不同的贫困群体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社会救济式扶贫,要精准到真正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社会保障部门要托底。思想教育扶贫,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扶贫先要扶志。金融服务,要精准到贫困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精准到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创造更多的收入使贫困人口脱贫。金融服务不是简单地给贫困户送贷款,更重要的是对农牧业生产组织变革引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要发挥农民企业家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政府要发挥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

提高贫困户贷款覆盖率难以保证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是简单地给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设法使小额扶贫贷款覆盖到每个贫困户,强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覆盖率。但即使实现了全覆盖,拿到贷款的贫困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用贷款干什么、怎么干才能增加收入,这就要求贫困户有较强的农牧业生产经营决策能力,而贫困户缺乏经营决策能力正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贫困户仅仅是看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别人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没有改进、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仅仅是买种子化肥维持简单再生产,不能对农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时做出反应,可能造成种什么赔什么,养什么亏什么的结果。一家一户的农牧业生产组织模式无法应对农牧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不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问题。

如果金融服务仅仅是帮助贫困户继续进行循环往复的简单再生产,3万—5万元就可以满足购买种子、化肥、过冬草料等的简单再生产需求。这种生产组织模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极为有限,满足这种需求的金融服务只能让贫困户维持现状,无法脱贫致富。

内蒙古曾采取给贫困户直接送基础母羊等方式,希望贫困户养羊脱贫,但一段时间后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把羊卖掉或吃掉。为解决这种问题,内蒙的一些旗县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制定了“带资入股”合作模式,即由政府提供风险保证金及负责贴息,银行提供信贷资金,贫困户用信贷资金入股企业,企业与贫困户共享经营利润的模式。

在国家级贫困县四子王旗,是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信贷资金,向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1亿元扶贫小额贷款,单户贷款金额5万元,带资入股至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四子王旗政府再向每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2万元的资金注入到两家企业。两家企业要确保三年内每户贫困户每年受益金额为7000元,其中,贫困户受益金额按照每户4000元在当年发放给贫困户,剩余的3000元作为股本积累,3年后,企业归还贷款。贫困户每户积累资金9000元,加上政府为贫困户入股 2万元,共计2.9万元,从第四年开始起,将该笔资金作为投入公司的股本,贫困户参与企业分红,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达到稳定脱贫。

这种“带资入股”合作模式相当于给赛诺羊业和中加农业两家民营企业提供平均年利率仅为5.7%的三年期长期贷款,极大地降低了这两家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给贫困户购买每年能获得4000—3000元收益的信托产品。这不是通过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靠自己的生产活动来脱离贫困,而是一种救济式扶贫。这种“带资入股”模式只适用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这个群体不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对象。这种模式的初衷是好的,但问题是,政府能否能够找到在相当长时期内每年能够实现10%以上的股本收益率的企业?如果市场出现变化或企业经营状况下滑,无法支付约定的股息,贫困户将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金融服务对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组织变革引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信贷支持、对能够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有且还款能力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贷支持,才能有效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