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1140亿元 36个重点城市95%黑臭水体消除黑臭

董瑞强2019-02-28 17:1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仍将持续推进。

2月28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取得积极进展,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95%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实现攻坚战年度目标。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力争在两年内,消除地级城市建成区90%以上黑臭水体。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36个重点城市直接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投资累计1140多亿元,共建设污水管网近2万公里、污水处理厂(设施)305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415万吨,有效提升了水污染防治水平。

此外,36个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涉及的10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4.9个百分点。通过整治黑臭水体,下游断面、河流、湖泊整体上都得到改善。

黑臭反弹?

过去一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成效确实很明显,但对于黑臭会否反弹?地方是否仍会通过投撒药剂、填埋河道等方式治理黑臭,搞表面整改?一直备受社会公众关注。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在去年黑臭水体督查过程中,一些居民反映当地黑臭水体整治都好几次了,变清好几回了。其实每次都是治标不治本,此后又返黑返臭了。地方这种“走过场”、“一阵风”式的治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损害地方党委政府公信力。

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去年在下沉督察时发现,芜湖市敷衍塞责、整改不力,上报称举报问题已整改完成,但实际上污染仍然存在,每天5万吨生活污水直排长江、1万多吨污水直排长江一级支流青戈江,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污水入河、15个水体重返黑臭。

督察人员说,“主要是控源截污不到位,致使黑臭水体整治流于表面,多条黑臭水体反弹,上报已完成整治的46条黑臭水体中,15条存在返黑返臭现象,其中有9条是因为大量污水入河所致。”

对于这种“一阵风”式做法,张波表示,必须坚决反对。我们会不断把群众举报的、不满意的、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国家清单进行督促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张波介绍,在去年专项行动中,共收到3000多条群众举报信息,新闻媒体发表200余篇报道,有效传导了压力和动力。今后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加大曝光和问责力度。

张波认为,地方政府首先要有正确认识,看到治理黑臭水体对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上下结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容易做到位,避免黑臭反弹。去年仅36个重点城市就投了1100多个亿,带动了相关投资。他说,整治黑臭水体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结合点,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对招商引资、房地产等都有带动作用。

2020年后仍会紧盯不放

实际上,整治黑臭水体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下一步要建立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模式,实施问题清单滚动管理,一旦列入国家清单,将一盯到底,不获全胜不收兵。”张波表示,即便是2020年后,这项工作依然会紧盯不放。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想通过一些简单方式蒙混过关的,没有指望,黑臭水体整治只能扎扎实实。

他说,并非整治完成、合格了,就万事大吉了,即便是已治好的黑臭水体,只要老百姓有意见,现场核实属实的,依然会列入国家整治清单,继续督促整治。

此外,对于黑臭水体督查工作,不只是检查形式上的督查指标,重在实质督查。张波坦言,黑臭水体的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问题,我们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是靠什么措施来解决的。

经济观察网记者在督查现场看到,督查人员会逐个检查管网铺设情况,打开井盖看管网流的是清水还是污水,污水处理厂进的是清水还是污水,整个处理厂是不是运行正常以及垃圾到哪儿去了等诸多方面,既有形式督查,又有实质督查,标准相当严。

张波告诉记者,在督查当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比如有一些老城区改造是历史形成的,多年历史欠帐,一时间难以很快解决问题,但只要扎实取得进展,我们依然应给予肯定,但搞形式主义行不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