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复苏】小龙虾的季节来了,簋街还需要排队吗?

程璐洋2020-04-30 19:40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那样几条街,深深扎根在当地人的生活里,用店招、用树、用灯记录着城市的五光十色和人的千姿百态。

2020年的春天,这段记录注定不平凡,人们深居简出,旅游、商业、餐饮随之停摆,经济损失难计其数,街区骤然沉寂,商家经历至暗时光。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漫长的蛰伏变为蠢蠢欲动,各地街区迎来了迟到的苏醒,五一前夕,我们走访了北京的簋街、天津的意式风情街、杭州的中国服装第一街四季青三个街区,他们主题各异,客群不同,经历着自救,也期待着复苏。


【街区复苏 · 北京簋街】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程璐洋 胡大饭馆总店的保安们,工作起了变化。

作为北京簋街知名餐馆的门面,他们从每年夏天下午五点左右,开始接待一批批寻味而来的食客。主动接待来客,引流部分食客去街上其他分店,面对坚持想在总店用餐的顾客,交给服务员同事帮忙取号、告知排队时间。

绝大多数时候,这里的排号三位数起,等待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疫情之后的这个初夏,他们清闲了不少。四月底,胡大饭馆的4家门店只有五店和三店恢复堂食。不过,就算是正在装修的总店门口,仍有两位保安值守,告知前来的消费者可以去三店和五店就餐。

这些保安工作的胡大饭馆,是一家经营了21年的连锁川菜馆,而其所在的簋街,是北京有名的餐饮街,整条街上林立着200多家店铺,近半是餐饮。这几年,小龙虾是这里的招牌,一提起去簋街吃饭,约等于是去吃小龙虾。

四五月天,小龙虾们饱满上市的季节,簋街还需要排队吗?

胡大上外卖

1月26日,胡大宣布休市,这是前一天晚上高管会议商讨的结果。

2020年的春节,因为疫情,北京市各大庙会相继宣布停运或关闭,餐饮业的聚集性用餐接待也受到限制。

闭店近一个月后,从未上线外卖业务的胡大,于2月20日筹划开通小程序外卖经营,3月8日正式上线胡大外卖。

在线上10:30-02:00的营业时间里,其外卖业务上线当天订单量188单,现在平均每天外卖接单350余单,最高近500单。

“胡大居然有外卖了”“终于能在家吃上胡大”“不用去排队了”,种种声音出现在胡大的外卖评价里。

对“苦胡大排队久矣”的食客而言,外卖是个好消息,但在胡大的总经理郭冬看来,外卖更多是特殊时期的手段,也许等堂食恢复就不会保留。

郭冬承认,外卖对餐饮企业是一种诱惑,“线上多舒服,增加30%的营业额没问题”,但他认为这30%对品牌的未来价值影响很大。“外卖的消费者,会觉得胡大就这样。因为他没来过,觉得排队排不上,点外卖吃了之后就不来了”,这是一种关于长短期利益的取舍。

是否适合外卖,和胡大主营的小龙虾及川菜的特点有关。郭冬解释,胡大售卖的大部分菜品是川菜热菜,盖子一盖就捂住了镬气,“品质至少损耗了30%”。同时,一开吃就会占满两只手的小龙虾,天然适合在线下堂食体验。“外卖是纯粹吃,对品牌价值没那么大的提升”。

但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坚持都发生了变化。郭冬说,大部分消费者不出门的原因,以及看到其他没有外卖的品牌开始尝试,让胡大也开始上线外卖。“其实疫情会改变很多人的消费习惯。从(外卖)的运行期来讲,做外卖也是机遇,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但堂食仍是胡大的主战场。

WechatIMG1458

陈月芹/摄

3月25日,胡大五店首先恢复堂食,在按照规定减少50%餐位的情况下,当天共接待175桌,400余人,晚餐排队36桌,最高排队320余桌,平均每桌翻台5余次。4月15日,胡大三店也恢复堂食经营,平均每桌翻台4次以上,营收恢复到之前的60%左右。

算上外卖和堂食的所有收入,胡大基本恢复了30%的销售额,“基本现在复工的企业,大部分还处于亏损状态,就是少亏一点”。

为什么顶着亏损仍要开门营业呢?

“因为早晚也得开,如果现在不开,慢慢客人都去别的餐厅吃饭了,顾客会分流。”郭冬说。

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胡大预测会迎来消费小高峰,为此,三店开放户外露台餐区,二店将在5月1日当天复工,分流客群并疏解门口等位的客流和餐区人员密度。

簋街商会

4月28日深夜十二点,花家怡园创始人花雷,在簋街的花家怡园四合院店陪完最后一桌客人,开车回家。

花雷在簋街有三家门店,花家怡园四合院店是情况最好的一家,销售额恢复30%,三成员工在岗复工。为了吸引客流,花家怡园打出感情牌,价格不涨反降,打7折。

“我们只为活着”,花雷说。疫情之后,每家门店都重新计算了保本点,这家四合院店每天销售12万元才能保本。现在仅能达到三分之一。

和胡大不一样,主营北京菜的花家怡园在疫情之前就上线了外卖,目前平均单店日均外卖营业额1万元。

WechatIMG1459

花家怡园用龙虾区隔座位

“在外卖平台要花钱买排名,你知道吗?要是不花钱,你老在后面,人家点你的几率就少。再加上我们找一款两款不赚钱的菜,作为带队产品,15块钱来的鱼,16块钱,17块钱我就卖出去了,实际不赚钱”,为了达到外送门槛,客人会搭配其他菜品,“一条鱼带队,就吸引了他们。”

“年前能挣一万多,现在也就一半。”在簋街接单的美团外卖小哥坐着等单的间隙,和经济观察网记者算起这几个月的接单变化,四月每天有20单了,之前才十几个。

除了自家的餐馆生意,花雷还任职簋街商会的会长。这个全称为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簋街商会的组织,旗下有100多家成员商户。2017年,东城区簋街综合提升改造后,专门成立了簋街管委会。同时,簋街商会也正式挂牌成立。

“现在簋街规范了,不像以前是乱哄哄的无序经营”,簋街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谢泽明告诉经济观察网,管委会目前一共10位工作人员,还有50名保安共同维护秩序。在簋街的营业旺季,每天都有夜班人员值班巡街到凌晨。

这条在漫长历史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餐饮街区,管理与发展如何平衡,是管委会和商会不断沟通的过程。

拿停车来说,簋街从2018年开始禁止在街边停车,这是其规范治理的重要一步。但花雷及其代表的簋街商会还是希望能够借助停车带来人气,在疫情时期更是积极申请,“既然要恢复人气,就得有办法。哪怕先让停晚上7点以后,到凌晨4点。还有节假日不上下班不堵车,能不能让停?”

除了停车,簋街整体的业态更新也进入商会的目标范围,不像购物中心有着统一的招商定位,簋街的商户来来去去皆由市场,但从街区的多样性考虑,商会也觉得有必要引入品质和丰富度更好的餐饮品牌提振整条街的吸引力,疫情后的店铺汰换,商会可能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忆在簋街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簋街,那会儿还不全是小龙虾。”一位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北漂”回忆起簋街,说自己的笑与哭都留在那里。“读书的时候,发了奖学金会去簋街搓一顿,就像进城一样很难得。后来毕业了,经常和朋友去夜宵,海吃胡喝吹牛呗”,他计算起自己究竟在簋街的多少颗树下喝吐过,又作罢。

簋街,一条1472米长的街道,位于北新桥街道雍和宫南侧,东起东二环东直门桥,西至北新桥十字路口,目前共有287家商户,其中包括119家餐饮。

簋街自清朝年间便已存在,20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先后开了几家个体餐馆,商业氛围逐渐兴起,形成餐饮夜市,1997年初具规模,商户总数148家,餐饮业达45家,俗称“鬼街”,“鬼街”有些吓人,官方名称“东内餐饮一条街”又叫不响亮,2000年,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鬼街”更名为“簋街”,“簋”代表着古代盛酒器皿,契合了街区主题,逐渐发展为北京最负盛名的美食街。

簋街的活力,从夜晚开始,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热闹,街边的餐饮馆子吸引来大批食客,还有别着对讲机的保安、拖着音箱卖唱的中年,沿街卖花和气球的妇女。

2001年危旧房和市政道路改造以来,簋街陆续拆迁改造,道路两边的招牌逐渐规范,江湖气也收敛不少。

就像一个野蛮生长的自然生态,进入了新阶段。

水煮鱼、酸汤鱼、麻辣蟹、馋嘴蛙,卤鸭脖……簋街经历过的招牌菜,可不止麻辣小龙虾。“年轻时候乱七八糟的热闹,是那个时候特有的快乐,回忆就好,别揪着不放了”,那位在簋街喝吐过数不清多少次的北漂说,自己在北京的珍贵回忆,总有些留在了簋街。

正如簋街之于北京,它长在市井生活里,经历了百年岁月,收藏了无数的历史瞬间,2020年的春天,是其中特别的一帧画面。

4月底的傍晚,簋街还没有恢复往日的热闹,一家正在装修的小吃店亮起了招牌,老板钻出门来,对灯光的效果表示满意。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接店?“转让费便宜”,她家以往的店都在北京远郊,借这个时机,她把店开到市中心来了。

她站在簋街边,相信这里的热闹总会恢复。

 

更多:

【街区复苏】“中国服装第一街”杭州四季青入夏

【街区复苏】天津意式风情街盼“归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运营报道部记者
对人与故事感兴趣,关注地产及其背后的商业。工作邮箱:chengluy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