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谈IP壁垒:只靠花钱无法再造“周杰伦”

2020-12-16 16:11

作为一名月入万元的“打工人”,你是否愿意花费59元购买一份期待?

从泡泡玛特的快速崛起,我们看到了肯定的答案。12月11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泡泡玛特(9992.HK)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格较其招股定价(38.5港元)高开超100%至77.2港元,当天市值一度达到1065亿港元。

伴随上市钟声,泡泡玛特的粉丝群体也浮出水面——官方数据显示,主力用户年龄分布在18-35岁之间,90%的消费者月收入介于8000-20000元。当市场大呼“看不懂盲盒、不理解Z时代”之时,这样一群年轻的“打工人”,已经将主打IP盲盒的泡泡玛特推向千亿市值座椅,也甘愿为自己的疲惫生活送上未知惊喜。

揭开泡泡玛特千亿市值面纱,是千万用户为希望买单,是泡泡玛特强大的IP设计能力,也是IP模式极具潜力的增长前景。

   “每年都在推出非常成功的IP”

2016年8月,泡泡玛特“MollyZodiac”盲盒系列横空出世,200套预售产品在天猫旗舰店上线4秒便被秒空。首战告捷后,泡泡玛特为Molly专门设计了“十二生肖系列”、“西游系列”等多款造型,迅速成为新一代潮玩代表。

2017年至2019年,Molly 系列贡献营收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6.3%、42.6%、27.4%。这个短卷发、大眼睛、嘴巴下撇的略“丧”小姑娘,也成为了泡泡玛特不可或缺的营收来源。

作为核心IP,Molly一度风光无两,可随着时间推移,也有一些买家感到了审美疲劳。“虽然还是很喜欢,但因为资金有限,现在的我只会追Molly一两个系列隐藏款,其余的暂不考虑。”资深Molly爱好者晓雪表示。

IP可以延续,也可能失效。尝到IP甜头的泡泡玛特并没有依赖Molly这个单一系列,而是大力拓宽其他产品。从2018年的Pucky到2019年的Dimoo和Labubu,再到2020年的SKULLPANDA,泡泡玛特的IP“门面”正在不断延展。

据了解,泡泡玛特在今年推出SKULLPANDA系列后,打破了泡泡玛特所有系列的销售记录,同时也创造了销量新高。足以印证泡泡玛特在IP孵化上的功力。

“泡泡玛特每年都能打造非常成功的IP。” 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表示,我们已经推出了“五个Molly”,这说明公司持续运营IP的能力。同时,在整个IP库里,还有很多正在孵化、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艺术形象。

截至2020年6月末,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包括通过收购或内部团队设计开发的自有IP12个、由合作艺术家创作授权的独家IP25个,以及由知名IP提供的非独家授权IP56个。

2

泡泡玛特2020年推出的新IP SKULLPANDA 打破了所有系列的销售记录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认为,随着经典IP陆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受到“前辈”风格影响,从而失去了独特性。泡泡玛特希望找到具有独特魅力的IP,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特色产品,也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你无法花钱再造一个“周杰伦”

泡泡玛特成长的这五年,也是国内潮玩市场快速扩张的时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5年至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从63亿元增加至2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6%,这一市场规模预期在2024年将达763亿元。

在此过程中,市场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例如,名创优品日前宣布开设潮玩集合门店TOPTOY;星巴克、宜家等知名企业也推出了盲盒产品。

面对这些入局的竞争者,王宁表示“会保持相对开放的态度”。“中国潮玩还处在文化萌芽期,需要更多的行业参与者共同推进。”王宁指出,每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潮玩展上,泡泡玛特不仅会展出自己签约的艺术家,也会推荐非签约艺术家,并且邀请其他企业参加展览。能够让大家了解潮玩,我们觉得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3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

在王宁看来,盲盒模式不是很重要的竞争力,潮玩行业的关键门槛在于IP,而泡泡玛特已经签下了非常头部的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家是下一个爆款IP出现的前提,也是竞争者难以复制的壁垒。

“潮玩类似于音乐行业,市场上的音乐人有几十万、上百万,但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人可能只是前30名的重量级明星。”王宁解释道,这个行业最重要的门槛之一就是IP,我们早期签到了很多非常头部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就像周杰伦、五月天一样,是一种稀缺资源,是无法通过资金投入再造的。当你可以用钱理性计算出它的价值时,它就是一个更隐形、更高的壁垒。

因此,王宁认为潮玩的核心是挖掘超级明星,“能发现周杰伦、五月天,能签到王菲、四大天王,才是我们觉得有价值的。优秀的艺术家需要一个沉淀的时间,比如Molly已经有14年历史,它并不是今天创作出来的,还有LABUBU以及很多头部的优秀IP,都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积累,这些小众的稀缺资源,不会满大街都是。”

如今,泡泡玛特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平台型公司,平台优势正在凸显,对优秀艺术家、IP资源的吸引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此外, 泡泡玛特在加大内部平台的IP孵化能力,在PDC (POP MART设计中心),汇集了越来越多内部设计师。随着平台走向规模化,平台也具备了一定的造星能力。

“我们不是一夜暴富”

在很多人眼中,泡泡玛特似乎是“一夜暴富”。无论是上市首日突破千亿的市值,还是红杉资本、黑蚁资本、正心谷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参与,都为泡泡玛特打上了“不差钱”的标签。

但实际上,高光时刻的背后,鲜有人知道,泡泡玛特如何白手起家,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绩。

早在2008年,王宁还在郑州上大学期间,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名叫“格子街”的店,1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200个格子,可以入驻200个商家,有30多名员工运营。“格子街”是学校周边率先开业的格子店。两个月内,校园附近迅速开了12家格子店,模仿者络绎不绝。

毕业后,王宁东奔西走折腾了近一年,决定还是要创业。为了确定目标,王宁团队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香港有一家叫LOG-ON的公司。这家公司像超市一样售卖小百货的运营模式,给了王宁很大的启发。

2010年,王宁在北京成立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开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的欧美汇购物中心。当年大学里的一群年轻人,在中关村这片创业热土重新出发,开始了正式的创业之旅。

4

泡泡玛特的十年

站在“高光”之下的王宁,回忆起当年的创业情景,依然满怀激动。由于付不起设计师费,第一家门店都是自己动手布置——为了确定走廊宽度,团队先用粉笔画出轮廓后不断走过测试;为了调整吧台高度,团队跑到ZARA等门店“偷师”……更不用说团队在初期全国各地奔波了。

“我们真的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所谓‘一夜暴富’。” 王宁坦言,创业初期,我一样要骑着三轮车拉货、刷墙,用了这么长时间做到现在。虽然年轻的团队在现在看是好事,但是回到十年前,一群稚嫩的年轻人,没有任何资源和本钱,还是挺难的。

对于泡泡玛特的发展路径,一些业内人士将其对标“中国迪士尼”。但王宁表示,相比做“中国迪士尼”,泡泡玛特更希望成为“中国的泡泡玛特”。王宁解释道,从IP孵化角度来看,以前大家做IP的逻辑是依赖内容;但是每个时代抢占用户时间和运营IP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海外TikTok相比传统视频网站更为火爆一样,不一定要用原来的框架思考到底如何孵化和运营IP。

从“格子间”到IP运营平台,抛开所谓的模式桎梏,泡泡玛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孵化IP,为市场带来更多想像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切中用户需求、拥有稀缺IP资源的泡泡玛特,正向着构建潮玩王国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曹妍/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