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2020“成绩单”:总资产破十万亿 金融科技成色加速凸显

2021-04-05 18:08

2020年,银行业虽经历疫情“大考”但也迎来机遇,以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交通银行就是“善谋者远”的受益者之一。

2021年3月26日,交通银行发布2020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782.74亿元,同比增长1.28%;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0.70万亿元,进入“十万亿”俱乐部,较上年末增长8.00%;不良贷款率1.67%,资产质量平稳可控。在加快建设“数字化新交行”路途中,金融科技乘数效应加速释放。 

总资产破十万亿 财富管理能力巩固

纵观2020年交通银行的收入端变化,保持稳定增长。通过锚定“净经营收入稳健增长”目标,全年实现净经营收入2,467.24亿元,同比增长5.96%,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7.88%。其中,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42%、3.35%。

在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背景下,交通银行保持总体稳定。以把握流动性宽裕市场机遇,以负债结构的优化稳定利息净收入“基本盘”,集团净利息收益率1.57%。

在资产质量方面,交通银行坚持存量处置、增量防控“双管齐下”,沉着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各类风险叠加,全年处置不良贷款829.11亿元,同比增长31%,近三年累计化解2,134亿元,超过2012至2017年6年总和。逾期贷款余额和占比较年初实现“双降”。

交通银行在年报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该行部分客户风险加速暴露。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76.98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96.55亿;不良贷款率1.6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3.87%,同比下降27.9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盈利格局持续巩固。子公司和境外银行机构净利润同比增长20.03%,占集团净利润比重提升2.85个百分点至18.28%。特别是,子公司发展逆市上扬,净利润大幅增长,对集团盈利贡献度提升至10.48%,同比上升3.28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2020年交通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持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达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4%。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财富管理产品规模增量同比提升24.40%,在零售AUM增量中占比63.94%,成为AUM增长新引擎。

中高端客群贡献进一步提升,达标沃德及以上客户(指季均资产50万元以上的客户)AUM余额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24%,占全行AUM余额的66.81% ,同比提升3.70个百分点。其中达标沃德客户AUM余额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6%。

随着我国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现阶段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可观,客户数量庞大,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轻资本消耗的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之一。

私人银行业务在主要同业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6.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1.67%;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8338.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93%。截至2020年末,交通银行境内行零售客户数1.79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34%,达标沃德客户173.7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50%。

“慢”与“快”二元叠加显示了交行在疫情下的经营韧性。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一面是疫情之下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和传统商业模式的日渐式微;一面是“新经济”的颠覆性创新和数字商业秩序的加速构建。面对疫情冲击下的诸多不确定,交行选择了一条兼具稳态和敏态的韧性发展之路,这是交行得以从容不迫应对变化的最优范式。

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交行”建设

金融科技乘数效应加速释放。加快建设“数字化新交行”,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培养,近两年交行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年均增速18%,业务与技术紧耦合敏捷开发等机制成效彰显。开放银行和场景建设的突破带动获客能力的提升,“交通银行”“买单吧”两大APP月活客户(MAU)合计超过5,500万户。

2020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57.24亿元,同比增长13.45%(近两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年均增速达18%),占营业收入的2.85%,较上年提升0.2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交行金融科技从业人员为3976人,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4.38%。

在科技领域的长期投入也让交行成功实现科技赋能业务。交行依托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思维深耕场景金融,服务政务、民生、小微企业相关金融需求,发力B-G-C三段联动,打造出多款拳头产品。

普惠金融方面,交行依托大数据推出的全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惠民贷”,2020年新发放贷款827.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04倍,累计申请客户515万户。截至2020年末,交行普惠线上产品贷款余额955.6亿元,较年初增加752.84亿元,在普惠贷款净增中占比78%;授信户数8.11万户,较年初增加5.76万户。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上,交通银行积极发挥金融“输血供氧”作用,组织发放抗疫相关贷款近4,000亿元,对符合要求的受疫情影响客户贷款应延尽延。积极支持“六稳”“六保”,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有效性,坚持资源投放提速和提质并举,加快布局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经济民生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客户贷款较上年末增加5,441.49亿元,增幅10.26%;新增制造业贷款是前3年累计新增额的2倍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幅均超50%。

交行还加快开放银行建设。目前,交行手机银行场景接入第三方机构近30家,形成车主服务、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健康医疗、旅游出行、生鲜购物6大类生活场景。对外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打通相互认证,探索“场景+金融”开放模式,已形成消费金融、收单支付、账户存款等3类业务模式。

下一阶段,交行将举全行之力加快建设数字化新交行。按照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持续加大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强度,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从目前的不到4000人逐步增加到1万人。

据悉,交行正在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全面提速数字化转型。方案重在五大能力提升,即通过创新组织保障能力,推进数据治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基础能力建设,实现外部服务客户能力和内部经营管理能力提升。

交行董事长任德奇介绍,在金融科技方面,交行一直在持续改革,“我们实施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技管培生及存量人才转型三大工程,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立足客户角度,重塑业务流程,全面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长三角“龙头银行”引领显金融本色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4。交行是唯一一家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银行,打造长三角区域的优势特色,对交行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2020年,交通银行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发挥总行在沪、全球布局、综合经营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龙头银行”。

比如,围绕对接国家战略、打造特色优势、金融科技、机构管理等方面,密集推出诸多改革项目。坚持以主场突破撬动全局,构建贯通一体的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打造辐射集团、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地;把握“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机遇,对接上海“两张网”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概念专属产品陆续发布,多项首单业务落地,其中,“惠民就医”签约客户数上海市场占比超过85%。

在2020年,交通银行原长三角推进办升格成立为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总部(长三角管理总部),在业内率先获批筹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构建自上而下的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同时,交行创新集团客户联合授信管理新模式和一次贷审会原则,推动区域分行联合授信,支持多个集团客户跨区域授信额度超500亿元。并减免长三角区域公司客户网银转账手续费,推出区域异地抵押和产业链业务协作模式。

打造创新高地也是交行服务长三角区域的重点项目。报告期内,交行对接“两张网络”建设和“医疗付费”等五项目“一件事”,打造“交银e办事”品牌。其中“信用就医”服务签约客户数2020年末在上海地区市场占比约85%。

多措并举下,去年交行在长三角区域内实现利润总额379.36亿元,占比43.89%,提升4.93个百分点。新增客户贷款1421.85亿元,占集团全部新增贷款的26.13%,其中区域内7家省直分行客户贷款增幅12.73%,高于集团客户贷款平均增速2.47个百分点。

在业务发展上,充分发挥全球布局、综合经营优势,聚焦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个领域做强特色,发挥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实现交行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下一步,建设“长三角龙头银行”将成为交行的战略实施重点。据悉,交通银行已出台“长三角龙头银行建设”行动方案。该方案目标是长三角区域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利润贡献度明显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在功能、效率、质量、体量上领先长三角区域同业的局面。

展望2021年,疫情后的修复式增长有望带来宏观经济的“暖春回归”,“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更为市场带来无限的增量空间。交行行长刘珺表示,“我们将发挥主场优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在细分领域率先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完善业务跨区域发展、客户跨区域管理、资源跨区域配置、人才跨区域交流的一体化体制机制,并紧跟长三角经济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创新建设。抓住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在上海主场提升金融场景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