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十五届中国汽车年会】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2022年中国经济将整体增长5.5%,汽车消费将提供重要助力

2021-12-20 16:28

12

中国经济确实在过去一两年之内应对困难,接受挑战,确实取得了很重要的成绩,首先跟大家讲一讲,怎么看当前的中国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的中国经济也作出了分析,我想从三个角度上来分析中国经济目前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怎么应对这种挑战。

第一个问题,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可以分成两段时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去年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复苏,上半年的态势是相当不错,上半年经济增长9.8%,一季度达到了18.3%,但是从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比较快的下行了。针对这一现象,明年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第一个是讲成绩,今年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还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位置,去年应对疫情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叫一枝独秀,今年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我们还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二,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这两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面临着中美贸易,中美科技之间的冲突和博弈,我们的科技进步还是取得了成效。

第三,很重要的成绩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显示出我们比较强的韧性,主要反映在世界疫情供应链,产业链处于中断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保持着非常快的增长,原来预期下半年出口增长很慢,结果我们的出口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类似改革开放,比如北京交易所的成立,一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民生,包括就业增量,中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同时,也要看到下半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下行速度比较快。在出口增长超出预期的情况下,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GDG只增长了4.9%,两年平均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4.9%,这个4.9%的增长速度比实际的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大概在5.5-6之间下降还是很快的,比一季度两年平均的5%,二季度两年的平均5.5%也有所差距,经济增长的差距在扩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着这种情况,我们在取得了很好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多年没有见到的需求收缩。

现阶段我们看到了投资能力不足、预期在下降,企业家的信心不是那么足,背后的原因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一是疫情没有结束,二是9月份还有汛情,还存在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办法完全的解决掉,还有长期延续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些问题都提出来了,说我们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当中,不仅要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同时要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解决未来碳排放、碳达峰的问题,还要防范金融风险,还要防止资本在某些领域中野蛮生长的问题出来之后,对于这些问题可能对社会上造成了一些大家的误解也好,有一些担心也好,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这些问题,对五大理论问题怎么认识,就作出了非常正确的判断。比如说讲到了共同富裕到底怎么解决,告诉大家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要做好做大蛋糕,然后再去分蛋糕,把蛋糕分好切好。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然后解决好分配问题,再解决好公共服务的聚能化问题,对于资本的问题是要设立好红绿灯,资本不能进入的行业不能进,比如宣传部门不能进去,左右舆论不行。

要支持发展的,绿灯区两个毫不动摇,还有一部分叫红灯区,资本进去要监管,比如说在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信息安全领域,涉及到游戏领域,不能乱做,做了以后大家都玩游戏,特别是影响到小学生,中学生都玩游戏,要对这些领域设计出一些规则,同时这个行业要反垄断,成为常态,反垄断不仅是平台,对其他任何企业,任何企业的垄断包括反腐败,防范重大风险,这些重大风险是怎么出来的,我们怎么防范的,这次会上也讲了,要压实市场主体自救的主体责任,同时政府的责任,监管部门的责任都要压实,同时要有充足的资源解决这些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把这些问题都做了非常好的解决,明年我们的政策到底怎么做,我个人觉得明年主要的一些经济政策强调三点。

第一,一定要稳定好市场的预期,通过对五大问题的错误认识进行澄清,稳定好市场的预期。

第二个政策通过改革的政策,推动微观政策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让民营企业去做,踏踏实实的去创造财富,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要给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要因地制宜的推动当地的改革,让地方政府广大的干部群众,广大干部有创业的积极性,解决本地出现的问题。如果把微观主体的预期,微观主体的信心调动起来。

第三项大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主要目的是把稳增长放在核心的位置上,这次很重要的亮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987年十三大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现在的发展叫高质量发展,就是把发展作为我们的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上,在这个基础上再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好环境问题,解决好风险的防范问题。

我个人觉得距离目前的政策进行适当的梳理和纠偏,明年怎么来稳增长,这次会上讲得非常清楚,我们目前政策上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一定要担当起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责任,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同时要提出来慎重出台经济收缩的政策,各种政策力度一定要靠前,是因为三季度经济在下行,四季度可能略有回升,这样可能使得明年一季度的经济形势比较关紧了,如果把明年一季度的形势稳定住,全年的形势可以很好地稳定住,所以说政策要靠前。这是我讲的政策。

最后一点讲讲形势展望,这种情况下明年的经济到底怎样,刚才我讲了,今年我们三季度、四季度下行前三季度还有9.8%,四季度GDP估计在4%,全年大概在8%左右。两年平均下来,去年2.3%,今年8%,两年平均大概5.2%,刚才讲了我们的外需拉动作用很大,估计拉动1.2个百分点,内需大概拉动经济增长4%,这样很多人说明年经济内需只有4%,明年经济就是4%,我说这个算法可能是不对的,不对在哪?第一中国经济有韧性,经济不错,产业链,供应链还是相当稳定的。第二,我们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最大的政策空间在哪?在我们的财政上,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来要保障财政的支出强度,加快财政的支出进度,另一方面要有资金,钱从哪来呢,稍微算一下,第一个是今年的财政预算收入按GDP6%以上,物价大概3%以内预算,当时的预算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8.1%,但是预算支出按1.8%来计算,今年的财政支出速度比较慢,因为去年1万亿的抗疫国债不发了,但是今年实际上我们通货膨胀也比预期的高,经济增长速度在8%,个人预计全年可能财政超收的收入应该有1万亿,当然我们四季度开始缓税,一般来说一旦我们超收收入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以后,后面的税收的速度往往就会慢下来,不管怎样这个钱都在经济实体里面,超收的一万亿明年是可以用的。

去年有预算调节基金,去年超收了2300亿,都放入了预算调节基金,这笔钱也可以用,还有一块专项债,估计今年到11月份专项债有1万亿没有花,明年也可以结转。研究数量经济的人都知道,通过数量方法可以计算出来,这些钱如果在明年全部的花掉,不管是用于减税还是用于支出,支出不管是用于投资还是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大概在1.3个百分点以上,我们都算过。这样一来明年的经济我想过5%到5.5%左右,基本上没有问题。我也赞成应该把明年的经济目标定得稍微偏高一点,目的也是激励各方面做好经济工作,明年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不错的。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的钱今年没有花的结转到明年,十四五规划的很多项目在今年各项专项规划出来的同时,这些项目就可以落地了,就有项目了,有钱又有项目,专项债就可以基础建设投资,可以拉动一块。个人认为明年的基建投资,消费中特别是像汽车的消费,还有制造业的投资,本身今年就不错,这几块会拉动中国经济明年稳定在5.5%左右,对明年我们还是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