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1-4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
“在去年同期基数走低的情况下,5月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分别录得-6.7%、-6.5%,较4月增速降幅双双收窄,社零环比也转为正增长。”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消费低位改善,必需和可选消费品增速双双回升,可选消费回升幅度更大。如果疫情不再扩大化,对于消费改善可以适度乐观,而在一系列促消费的措施的支持下,需求对于经济的拉动有望增强。5月份,国务院出台稳经济的一系列33项具体举措,各地也在陆续落实稳定经济的措施,随着政策在6月逐步显效,预计后续经济恢复速度或有进一步加快。
“展望2022年下半年,居民消费的恢复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能否正常恢复与未来疫情散发、封控情况以及经济政策最后的效果是密切相关的。”6月14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研究员李冰在第43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消费背后的重要变量之一是就业问题,目前年轻群体就业难度显著提升。
消费动力不足
今年前五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元,同比增长50.6%。6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3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万亿元。这是今年3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新增存款较去年同比多增。
“居民持有的现金增速在疫情后也有显著上行,在投资和消费都趋于萎缩的背景下,存款和现金增速的上行反映出居民储蓄被动增长”。陈兴表示,疫情后居民部门金融资产中存款的年复合增速与疫情前大体持平,而银行理财资金增速明显回落。
李冰认为,居民对于未来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上升,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使得当期消费减少,消费动力不足。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6月15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京东科技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而投资和净出口则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和1.7%,消费依旧是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上述报告认为,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但目前居民为防风险,持币观望,削减开支等现象已经出现,进而导致消费对经济拉动效应降低,政府促消费手段的多样性有待提升。近两年,全国各级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下的消费促进难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政策精准度和力度等方面仍显不足,促消费手段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促进工作,特别是当前“需求收缩”背景下的消费促进需要有“刺激性”的促消费手段。
年轻人就业压力加大
从就业数据上看,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整体就业状态开始好转,但青年人群失业率已升至历史新高,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4%。由于5月高校毕业生尚未走入社会,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可能将在7月数据中达到峰值。
“年轻人的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居民对于收入和增长弱预期的恢复仍需时日。”陈兴认为,尽管国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逐渐减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是,经济增长需要主要靠消费拉动,提升消费能力则依靠居民增收入、稳就业。《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认为,全力推进“共同富裕”,通过稳定扩大就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关注消费的核心是关注收入变化。疫情对无法线上工作的人群收入影响较大,收入变化对可选消费品的影响较大。与2020年相比,今年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更大,疫情初现时的短期收入波动对消费影响不大,消费也很快反弹。现在疫情已持续两年,对大部分人的收入和经济预期变得永久化,消费下行压力也更大。
“稳定就业,一是要稳定服务业,服务业现在吸纳了超过了46%的就业。二要稳定就业大户,比如现在及时刹住现在互联网行业出现的裁员趋势。”ACCEPT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提炼了十条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第一,稳定消费,释放消费潜力;第二,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稳定并吸纳就业,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发展;第三,畅通基建融资机制,加大新基建、新能源投资强度;第四,房住不炒,稳定房地产市场;第五,稳定股市,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信心;第六,稳定供应链和粮食供给,确保经济运行安全;第七,提振互联网平台企业信心;第八,增加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源总量,增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潜力;第九,修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第十,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挑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