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数读“半年报”

朱克力博士2022-07-16 11:55

作者:朱克力博士,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7月16日,中国经济2022“半年报”新鲜出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将上半年的总体表现,概括为一句话: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面对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这份成绩单的确得来不易。社会各界尤其是市场尤为关注,此番公布的数据背后究竟释放出哪些信号,以及如何为下半年做好准备?

1.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数据】在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的情况下,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解读】应当说,之所以二季度能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这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互促共进的产物,也是众多企业顶住重压、逆势发力的结果。从政策环节看,疫情之下对于市场主体的相关政策保障越发精准有力,随着中央和地方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措施落地,助企纾困效果日益显现;从市场环节看,不同类型的企业依托不断涌现的各类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凸显出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应用,也迅速提升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和产业发展韧性,为其在疫情中保持逆势增长提供了强劲而持续的势能。

不同于多数预测,此前有一些分析认为,二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这种担忧并非多余的,但也终于被公布的数据所消解。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包括存量政策的全面前置、增量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层层落实、中央政府的强力督导、短期资金和财政的保障以及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这些因素使得6月中国经济参数出现快速反弹,并有望在三季度出现全面上扬。

对于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也有专家提醒要理性看待,认为尽管在政策底的强劲支持下,2022年的经济底可能已经在二季度出现,并继续在三季度出现一个明显回升,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鉴于4月和5月供需两端出现急剧的停滞,6月的反弹可能只是勉强使二季度经济运行摆脱负增长局面。这意味着,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挑战依然巨大。

面对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尽量还是以平常心对待相关经济数据,不为一时一地的增长得失所扰,努力在变量中锚定恒量

2.新兴产业动能强劲

【数据】上半年新兴产业持续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从数据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19.8%。

【解读】要看到,新兴产业领域呈现出鲜明的创新驱动和数智赋能特征,其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动能不断涌现和政策持续有力保障。不过,高技术企业或投资面临诸如供应链、技术等挑战,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来说,破局的重中之重在于确保物流畅通和供应链稳定,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创新生态、提升技术能力

具体而言,一是强化物流循环,以高效透明的方式促复工、保运转、优通行,运用多种手段在应急管理运营方面建机制、稳仓储、保供给,借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资源整合、流畅优化、组织协同,实现降本增效。二是促进供应链稳定,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加速数据、信息在供应链体系流转,参与打造多中心、多节点并联供应网络,开辟多元化产品进口和供应渠道,加强战略核心物资储备,有力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三是融入创新生态,拥抱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一些企业投资规模大、辐射领域广、引领带动强等优势,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从高技术领域来说,稳定市场信心,寻求新机遇,离不开一个良性的产业协同系统。要认识到企业之间虽有规模差异,却又各具优势。大企业基础条件好,可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对市场敏锐,是创新发源地和“专精特新”的主阵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成本有效降低,合作范围和深度日益扩展,越来越多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企业实现跨行业合作。大中小企业互联互通、高效协作,不仅释放出大企业的创新活力,还更大地激发出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后者在补链固链强链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3.服务业在逐步恢复

【数据】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比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

【解读】服务业扩散于平台和技术,连接着制造与商贸。其表现意味着,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在下半年应保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同时要坚持市场驱动,苦练内功,不断蓄势发力

以市场为驱动的核心在于,从产业端出发,要依靠企业自身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坚持走产业生态引领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从政府和社会力量出发,要做好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支持,共同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对于各级产业主管部门而言,应针对性地为服务业提供纾解政策,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制定分层分类的专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和企业发展环境;同时,要发挥促进各类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应着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对于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而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法律援助等方面,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对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而言,更要以数字化为动能,构建共享创新模式。一些领先的数字平台应携手中小企业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先强带后强”的共享创新路径,实现全行业参与。同时以专业化为依托,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共创共享新发展机遇。

4.中西部增长势头好

【数据】二季度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从增长情况来看,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正增长,占83.9%。其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

【解读】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基数相对要小,更易于实现经济较高速增长。之所以独占鳌头,一是中西部地区相较而言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薄弱,相比之下没有东部那样大的疫情防控压力;二是近年来产业转移在中西部加速落地,延续往昔东部产业发展路径,从区位、技术、机制、资源上释放出了后发优势,实现“逆袭式增长”,东西部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从未来走势来看,在大宗商品价格下来后,其中一些能源大省的增长动力在短期内有可能转弱,但由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激活出来的后发效应,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期的东部地区,之所以经济增速缓慢,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东部省市的经济规模和基数本身已经较大,又面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突破传统发展瓶颈、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其次是东部人口密度大、港口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比中西部更大,这些都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相比,海南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增长有所走弱。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和自贸港,在国家政策红利拉动下带来大量消费,往往在每年一季度集中爆发,其他季度则不及旺季表现。而今年二季度,由于各地尤其是东部消费主力区域疫情多发,严重拖累了国内旅游业等消费领域,直接影响旅游大省的海南当期经济增长。未来海南,要继续抓住自贸港建设契机,随着疫情消退,进一步发挥离岛免税优势,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RECP双循环交汇点等重要角色,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相信海南经济可以很快赶上。            

上半年已翻篇,稳增长的重任依然在路上。接下来,继续实施稳住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一定会更好。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朱克力博士】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