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徐明:做好碳普惠核算为国家“双碳”战略打好计算基础

资讯2022-08-18 16:19

徐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国家宣布“双碳”目标以来,碳普惠在中国方兴未艾,多个地区和企业纷纷试水。

碳普惠是对企业和个人行为的减碳量进行核算, 鼓励小微企业和个人进行碳减排,并给予相应奖励的激励制度。

碳普惠所涉及的碳减排量,一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直接排放,如私家车行驶过程中的排放,还有就是通过对行为的改变,尤其是通过个人消费行为的改变,向供应链上游传递消费者对更加低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信号,从而促使上游生产商进行减排。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商品也增加了更绿色环保的新要求。

因此,碳普惠所涉及到的碳减排量核算不仅仅包括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行为所直接产生的排放,还包括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即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那么,碳普惠所涉及到的碳减排量,到底如何测算?

具体来说,碳普惠减排量核算的方法学包括两个部分:减排场景和数据。

减排场景指某具体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减排。例如消费者选择开一辆低油耗的汽车出行。如果低油耗汽车和高油耗汽车本身在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差别不大,且消费者使用汽车的频率和强度不变,那么由于使用期间消耗更少的燃料,从而避免了一定的燃料燃烧排放。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确定减排场景等于确定减排量核算的系统边界,需要对其他变量加以控制。如果不能确定减排场景,则针对同样的行为变化所核算出的减排量之间无法进行对比。

确定了减排场景之后就需要有数据来计算该减排场景下产生了多少减排量。这里需要大量的描述各行业生产活动的底层数据,即所谓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从而计算出生产或消费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或一个单位的服务(如铁路运输一公里)所产生的碳排放(排放因子)。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了解,为进一步改进碳普惠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应该广泛开发碳普惠不同情景下的减排场景,建立覆盖多种减排行为的标准减排场景库,以便各种减排行为的减排量计算都能“有法可依”,同样减排行为的减排量具有可比性。

其次,应该建立科学严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行业覆盖范围广、具有公信力、开放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生命周期清单数据是计算产品或服务排放因子的基础数据,有了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才能方便、快速地计算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排放因子。

近日,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这是我国乃至全球碳普惠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碳普惠能够鼓励个体践行低碳行为,并形成可持续的正反馈。阿里平台的体量大,88个人碳账户能够影响的人数众多,能够带动更大量的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和供应链的减排。通过88碳账户的激励作用,消费者能够向供应链上游传递对低碳产品更强的需求信号,从而倒逼产业链和商品的绿色转型。

阿里巴巴“88账户”所涉及的多个减排场景的选择和设计,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符合目前碳普惠实践的需求的,代表了目前碳普惠实践中减排场景设计的较高水平。而且据我所知,阿里未来将会把这些减排场景公开,供大家使用,这也正是我前面所说建立覆盖多种减排行为的标准减排场景库的第一步。

建议阿里未来继续在两个方面继续进一步改进88账户。首先是对现有减排场景的进一步改进,将之前未能考虑而有必要考虑的技术难点想办法解决,同时开发新的减排场景,逐渐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的标准减排场景库并不断迭代更新。其次是参与到建立我国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的工作中,为碳普惠减排量核算提供更符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