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利亚德副总裁刘耀东:空间计算的突破在于从交互领域首次实现了“立体进入”

郑晨烨2023-11-09 16:0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空间计算技术正成为产业创新的新动力之一。

这类先进的计算方式融合了计算机视觉、图形处理、数据分析和增强现实技术,允许用户在三维空间中与数字内容互动,其快速发展背景源于近年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元宇宙产业的兴起。

在今年9月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就曾重点提到,要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元宇宙中的集成突破,要丰富元宇宙产品供给,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XR头显、裸眼3D等沉浸显示终端的规模化推广,丰富基于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终端的元宇宙应用。

另据泰伯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4500亿元,而作为元宇宙产业“底层资产”的空间计算,其市场规模亦有望达到225亿元。

那么,空间计算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该产业当下竞争格局及发展现状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观察网近日专访了利亚德集团(300296.SZ)副总裁、CMO、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CEO刘耀东。

在刘耀东看来,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甚至重构千行百业,随着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AIGC、空间计算、大模型、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这其中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变革将是巨大的。而空间计算也会在AI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逐步重构虚拟现实产业的生态格局,迈向新一轮繁荣。

“人类之前一直是平面交互地看,从未走进过数字世界,空间计算的出现,把互联网入口变成一个立体的,我们能走进的数字世界,这是空间计算产业最大的价值。”刘耀东说。

1

(利亚德副总裁、虚拟动点CEO 刘耀东 受访者供图)

以下为专访实录:

经济观察网:你如何看待空间计算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它在未来可能会带来哪些变革呢?

刘耀东:空间计算在AI的加持下,将逐步重构产业生态格局。

“空间计算”最早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Simon Greenwold在2003 年撰写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Simon 对于空间计算做出了如下定义:“空间计算是人机交互的一种形式,机器可以处理并操纵真实的对象及空间的相关信息。它是我们实现以下愿景的重要手段:让机器成为我们工作与娱乐中更加全面的伙伴。”他认为空间计算是人类与机器的交互,其中机器识别、定位并操纵空间内部真实的物体。

纵观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历史,空间计算的突破在于人类从体验和交互领域首次实现了“立体进入”数字世界,而非通过传统的“平面入口”进行交互,就像站在这个世界外看一扇窗户一样看数字世界。

这些变革不仅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它如何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我一直认为,元宇宙、虚拟现实产业是硬件构建世界、软件定义世界、内容丰富世界。

所以,技术应用+自然体感感受,这些才是空间计算创造的价值,也是它对大众生活和行业发展的价值。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预期空间计算将带来新一代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这些界面和体验将更自然、更直观,消除了传统二维屏幕和输入设备的限制。

这些进步将不仅使个人用户受益,同时也将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新工具,以支持远程工作、协作设计和复杂项目管理等方面。

往后看,伴随着5G甚至6G的发展,空间计算的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从而使得远程交互和协作成为可能,这对于分散的团队和全球化的业务运营就显得尤为重要。

空间计算技术的演进,预示着一个更加自由流动、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空间计算将在创造全新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上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对更美好生活方式追求的一部分。

经济观察网:能否举例说明空间计算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刘耀东:空间计算的核心贡献,或者说应用潜力,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对交互方式的改变。

要知道,人与硬件的人机交互方式一定是越来越自然的。比如,智能手机应用的触控交互,就要比电脑的鼠标、键盘的操控交互自然得多,这是过去十几年中,移动互联网生态取代PC生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换到元宇宙上也是一样。与传统的桌面计算和平面交互不同,空间计算打破了二维屏幕的限制,可以在用户周围的环境中自由移动。

通过采用语音、视觉、手势等更自然的输入方式,空间计算超越了鼠标、键盘、触摸屏等传统交互手段,使得人们能以更符合自己身体机能和当前环境需要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操作。

所以,元宇宙和虚拟现实产业的蓬勃发展,除了要有大数据、AI、云计算这些算法核心技术之外,还需要有图像识别、声音识别和动作识别这类感知交互核心技术才能完整地构建出深度沉浸式的体验,我们称这一类技术为元基建级的技术。

例如,在建筑行业,现在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应用就允许建筑师在构建实际模型前,就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设计和评估潜在问题。

在医疗领域,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前通过虚拟模拟进行训练,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教育领域则见证了虚拟实验室的兴起,学生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不仅节约成本,还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风险。

在娱乐产业,空间计算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如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观众可以与虚拟环境互动,享受更为沉浸的游戏和电影体验。此外,零售业也在利用空间计算技术,通过虚拟试衣间等应用,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空间计算的贡献在于其推动了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创新模式。

就我们公司自身来说,目前已形成了影视、教育、工业、游戏、体育、文化等几大行业的解决方案,以及虚拟拍摄、工业仿真、数字人交互、远程医疗、电商直播、运动康复等数十种场景应用。

比如,在体育赛事领域,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首个“数字人”参与的点火仪式就采用了虚拟动点的OptiTrack动捕技术,“动作捕捉”作为空间计算的常见应用形式,是影视制作、虚拟现实、行业仿真、数字人、机器人训练等行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

我们还依托动作捕捉系统大量采集生成动作数据,形成动作库大模型,为下一代 AI+数字人的动作训练提供数据支撑。

在影视娱乐领域,虚拟动点凭借空间计算-光学定位捕捉技术赋能《封神》,为雷震子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让数字角色更生动、更拟人化;此外,虚拟动点还运用空间计算技术中的动作捕捉算法助力《莫斯科行动》实现多人飞车打斗等高难度动作。

经济观察网:在空间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目前面临哪些技术和市场的挑战?

刘耀东:如何让空间计算的技术成果服务社会大众,经受住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是未来广大从业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国内虚拟现实产业也面临起步晚、技术“卡脖子”、应用场景有限、产业生态不完善等系列挑战。

在技术方面,挑战主要集中在实现更高精度的三维感知与处理、实时性能优化,以及用户交互体验的自然度。其中,不断提高算法的精确性,包括改进光学追踪的精度和降低惯性测量设备的误差,是空间计算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硬件设备的性能,以便能够处理更大量的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无缝且响应迅速的交互体验。

市场方面的挑战则体现在如何将这项技术的潜力转化为实际应用,使之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推动技术的发展,还要积极与行业合作伙伴对话,共同探索空间计算技术在各自领域的最佳实践方式。

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行业内都需要确保在处理敏感数据时,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利亚德从2017年就持续在“空间定位”“空间计算”领域深耕,已经有足够多的技术积累。但如果将目光置于整个空间计算产业,目前我们仍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相关技术也聚焦B端应用。

今年以来,苹果重磅发布Vision Pro头显产品,让空间计算等技术重新回到行业聚光灯下;紧随其后,Meta发布Quest 3头显设备,强势对标苹果Vision Pro,将行业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借助这类强大C端产品的出现和流行,以它们为技术载体向消费者这边来赋能、辐射,带动C端产业链壮大繁荣的同时,也让前沿的技术成果真正能够惠及社会大众。

同时,虚拟现实产业正获得越来越大的政策支持,如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提出了“三大目标”“三大专项工程”以及“五大任务”,到2026年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这类重磅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也给产业注入了更多信心,这是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机遇。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虚拟现实及空间计算产业当下的竞争格局?在保持企业竞争力方面有哪些关键因素?

刘耀东:虚拟现实(VR)和空间计算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是比较激烈的,表现在技术发展迅猛、大公司投入及创新不断。

全球科技巨头如谷歌、HTC、微软、索尼、三星和Meta都正试图通过其XR产品和平台推动行业创新和扩大市场份额。Leap Motion、CyberGlove Systems等海外公司专注于开发直观的VR用户界面和控制系统,这对于沉浸式VR体验至关重要。空间计算领域的创新也是竞争格局的一部分,例如Eon Reality和Firsthand Technology等公司在该领域进行了重要的创新,其研发的应用程序已经超越了游戏,扩展到教育、医疗和工业设计等领域。

国内的虚拟现实及空间计算产业也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体现在市场应用、内容生态和用户体验上,推动行业向更易于获取和多功能的VR和空间计算解决方案发展。

随着这些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各个行业,能够提供创新、用户友好和特定应用产品的公司可能会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我们预期虚拟现实和空间计算领域将继续蓬勃增长,5G技术和AI的进步将增强VR系统的能力和应用。市场也呈现出将VR与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沉浸式计算等其他技术整合的趋势,以支持包括图形渲染和空间计算在内的特色VR服务。

我们应对行业竞争的方式,内部有一个叫“一体三核”的战略,即以空间计算为战略主体,以AI大模型、硬件设备、空间数据为三大核心,构建不断提升的业务能力,推动自身在AI时代阔步前行。

其中,在AI大模型领域,我们要继续加强包括光学、惯性、无标记点、光惯融合等各类精准空间算法的优势;另一方面加速推出自己的AI动作大模型,构建出完整的AI能力体系;在硬件设备方面,我们要在边缘计算、穿戴、显示,以及传感器等相关设备方面积极布局。这些硬件设备既是空间计算算法的载体,又是相关算力的体现。

目前,我们已在相关硬件设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并不断实现国家信创目标。

在空间数据领域,数据是AI时代一切算法模型的核心,但动作数据相较于文字、图片、视频则更为稀少宝贵。虚拟动点在过去的应用中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动作数据,未来将推动相关数据资产化,数据应用平台化,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空间计算行业发展。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国内空间计算、虚拟现实的发展现状?

刘耀东:以自身为例的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从2017年就开始布局,已经在“空间定位”“空间计算”领域深耕多年。公司已经沉淀了包括光学计算、惯性计算、无标记点识别计算等多项空间计算的算法技术,实现了包括肢体、手势、表情等多种人体空间计算场景应用,以及体积面积、位置关系、形态大小等物体空间计算场景应用,是业内技术储备最为丰富的企业。

但放眼整个国内空间计算、虚拟现实产业的现状,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略显匮乏,产业上中下游也仍未打通,大家依然处于各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这是国内相关企业的普遍境遇,也是我们当前发展的劣势。

同时,目前空间计算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还是在于算力,在芯片领域,我们期望看到关键部件的性能持续提升,同时,也需要在软件层面做好调度优化,高效利用硬件性能。

总之,随着空间计算、虚拟现实领域各项政策的落地,这相当于系列强心针,国内相关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宏观方向和信心凝聚,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序地加入产业中,一个覆盖产业上下游的全新生态也将逐步构建,这种强大的政策带动效应,是国内企业推动空间计算和虚拟现实领域发展的关键优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