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释义之争,一场关于语言传承的讨论

龚先生2023-12-30 08:54

近日,某网民发视频称起诉《新华字典》,认为该字典中的几处释义涉嫌违反《出版管理条例》。

之前也有类似争议。去年6月,针对有网友投诉《新华字典》的释义有问题,广西全州县检察机关曾发起专项检查,后被上级检察机关认定此举履职不当。今年6月,又有网友指出《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后经证明,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所有版本中,在“倭”字下都未曾收录“倭寇”这一词语。

《新华字典》伴随了一代代国人的成长,在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汉语规范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寄予国民级别的深厚情感。

针对争议,有专家认为,有的释义只是根据语言事实举例,而褒义词与贬义词、正面词语与负面词语都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新华字典》收录负面词语、消极词语符合辞书编纂规范。

不少网友也加入讨论。有网友说,“虽然《新华字典》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拿这个几个点来进行攻击,多少属于博取眼球和流量”。有网友认为,“提的不一定对,但《新华字典》应该修订了是真的。”

语言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键工具,应予高度重视,这是共识。

争议中有两个焦点:一是字典释义的边界,即字典作为工具书,其核心功能是释义,当释义涉及社会敏感话题时,如何把握解释的边界和尺度?二是关于字典的社会责任,作为权威工具书,《新华字典》提供释义是否应及时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变迁?

首先,从争议可以看出,公众对语言的准确性和传承的规范性有较高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字词的旧释义和例句可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字典释义对于涉及性别、家庭等敏感话题的词汇应特别审慎,避免歧视和偏见。同时,也要看到,汉字里不少字带有贬义色彩,它们往往因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观念而形成,一个个去纠正,没有很大的必要,且语言在不断发展,许多之前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要么渐渐淡出日常使用范畴,要么淡化了歧视色彩。

其次,《新华字典》作为经典工具书,是一种文化载体,在塑造社会价值观上确有重要作用,字典释义应反映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这对编纂者和出版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字典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词义,是对语言现象的客观描述。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有赖多方的合力,不宜过度要求一本字典承担这种责任。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这本小字典里有大乾坤。在“大学者编撰小字典”的传统下,70多年来,新中国一批又一批文化建设者以严谨的治学风范和高水准的学识资历编纂、修订和出版《新华字典》,不少名家、大家先后参与过这本字典的编纂修订。因此,它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可。面对质疑,《新华字典》编纂团队也表示将认真对待网友的反馈,对字典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修订。

讨论中,公众对于修订《新华字典》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建立动态修订机制,确保释义与社会发展同步;加强释义的审查与监管,确保内容既准确又符合现代价值观;引入多元视角,确保释义更加全面、客观和包容,减少偏见和歧视等。

时代在发展,字词义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变化。修订字典辞典,既要赓续历史文化的传统、守住我们的根与魂,也要与时俱进体现语言文化的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作者:龚先生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龚先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