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问答︱如何看待央行表态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王庆2024-04-28 17:16


经济观察报 社论 Q:请问重阳投资,如何看待央行表态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A:“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一表述最早出自《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中摘录的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表署名文章,表态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行本周也通过金融时报发声对此明确表态,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为什么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我们认为,需要把央行买卖国债放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即作为一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语境下来看。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证券或抵押回购等方式调控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的一种方式。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进行国债买卖本身就是全球主要央行进行流动性投放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银行放贷规模不断增加,准备金需求也会随之增长,需要央行持续进行流动性投放来满足。2013年以前,当外汇占款增加较快时,银行体系流动性是过剩的,央行需要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和央票等方式回收部分流动性。近几年,央行形成了以降准为主,逆回购和MLF为辅的流动性投放框架。但是,随着降准空间日益受限,MLF和逆回购重要性越来越高。但是,MLF和逆回购有两个缺点。一是资金投放范围仅面向少数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容易形成货币市场资金分层。二是相比于降准的零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资金边际成本高。央行在二级市场中进行国债买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投放更具普惠性,二是和降准一样,同样向金融体系提供了零成本的增量流动性。这是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主要考量。

央行进行国债买卖本质上是一种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并不等同于量化宽松(即QE)。央行买债的目的是调节银行体系准备金水平,维持短端利率稳定,不仅可以买,同时也可以卖。而量化宽松是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压低长端利率刺激经济和资产价格的一种方式。事实上,我国目前降息空间仍然充足,市场对国债需求很大,常规债务扩张也仍有充足空间,量化宽松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另外,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和金融时报发言中都表达了对于长期限国债收益率水平下行较快的关切。出于汇率和金融稳定等多方面考量,央行已经多次提示对长债收益率下行过快进行了口头警告。在这种情况下,量化宽松这种压低长端收益率的行为显然不是央行所希望的。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王庆】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