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光雷达厂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

李如嘉2024-05-24 08:04

5月21日,国产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前一日,同赛道另一国产厂商速腾聚创同样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

销量上,禾赛科技第一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9101台,同比增长69.7%;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为52462台,同比增长86.1%,用于L4级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及机器人的激光雷达出货量6639台。

速腾聚创一季度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则有了大幅增长,约120400台,同比增长457.4%,应用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为116200台,同比增长542.0%。

虽然销量上差距较大,但对比来看,两者的营收规模相仿。

第一季度,禾赛科技实现营收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5%;净亏损为人民币1.069亿元,同比缩小10.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净亏损为0.69亿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收入为160万人民币。

这是禾赛科技自2023年2月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营收下滑,此前增速超过30%。财报称,Robotaxi业务需求放缓,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速腾聚创一季度收入总收入同样为约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1%;净亏损为人民币1.30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净亏损人民币3.428亿元减少61.9%;经调整后净亏损约0.8亿元,同比收窄11.5%。

财报中速腾提到,由于一季度销售了更多的量产激光雷达,因此ADAS应用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单价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约人民币4000元减少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约人民币2600元,部分抵销了产品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增加。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产品单价也有所下降。

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几年历史,中国激光雷达公司更是普遍只有不到10年的发展历程,行业仍处于激烈竞争的时期。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巨变,激光雷达厂商与传统汽车供应链厂商不同,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

“国内的汽车行业变化很大,和消费电子的节奏逐渐接近。”一径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传统汽车行业一个车型的生命周期是7年,3年中期改款。但现在中国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基本一代车型是生命周期3-5年,每年一次改款。而回看消费电子的供应链,是一刻都不停歇的:平均售价低,迭代非常快。供应商需要一刻不停地做研发、降成本、推出新产品。

他提到,从第一代激光雷达上车到现在也没有几年的时间,但那个时代的产品无论从成本还是性能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新架构产品了。对于供应商来说,这代表着激烈竞争,但也代表着很大的机遇。因为总能有项目的窗口是开放的,供应企业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进入了一款车型的供应链,在3年甚至7年内都很安全,现在可能在每年一次的改款中就会被淘汰。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年,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以及华为技术激光雷达搭载量(不包含进口和选配)位于前列,前三名加起来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以37.3%的份额位列第一,图达通、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等相继随后,速腾聚创占市场份额的22.8%。

但今年情况发生了改变,1-3月,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装机量转而成为第一,占据51.6%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仅排第三,占市场15.2%的份额,华为则升至第二位,占市场18.6%的份额。

从定点数量来看,两者目前的差距还不大。现阶段,禾赛在前装量产市场累计已获得来自18个主机厂和Tier-1客户近70款车型定点。财报中提到,本季度在海外,禾赛与两家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国际汽车厂商达成了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国际汽车品牌的全球量产车型。

速腾聚创则截至2024年3月底,已成功取得22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65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并为其中12家客户的25款车型实现SOP。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占据行业领先位置,两家公司在研发上仍在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一季度,禾赛的研发开支为1.94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2.09亿元人民币,减少了6.8%。速腾的投入更大,一季度研发费用约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97.4%。

今年上半年,这两家厂商都推出了新品。其中,RoboSense速腾聚创发布的新中长距激光雷达MX将以低于200美金(约合人民币1447.78元)的成本作为基础,实现第一个项目的量产。此前,速腾聚创的产品价格在500美元左右,此次MX降价幅度超过60%。速腾聚创CEO邱纯潮表示,会尽快将价格锁定到1000元左右。

禾赛近期发布的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ATX沿用AT系列的芯片化收发和一维扫描架构,并通过进一步提升收发模块集成度和简化的核心光学扫描结构,使得产品体积更小,更利于规模化生产。禾赛并没有公布其产品的具体价格,不过禾赛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曾在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他认为中国市场同一代产品的价格区间接近是一个必然,目前头部供应商所提供给车厂的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还强调,虽然售价在同一范围内,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并不相同。

李一帆此言的背景是禾赛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行业内较高水平。根据一季度财报,禾赛科技Robotaxi业务和ADAS业务综合毛利率为38.8%。

而速腾聚创本季度毛利率较2023年第一季度4.1%的毛损率改善了16.4百分点,提升至12.3%。速腾将毛利率的提高归功于规模经济效应,因为2024年第一季度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的产量规模明显高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产量。

禾赛科技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这家公司已经首次实现了年度经营现金流转正。速腾聚创并没有公布相关经营现金流数据,不过,在财报业绩会上,邱纯潮提到2025年速腾聚创或可实现收支平衡。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他曾表示,如果仅在车载领域,速腾聚创是可以做到扭亏的,但公司现在对于AI和机器人领域有大笔研发投入,因此影响了业绩。

目前,激光雷达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配,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已经开始渗透15万到20万元的大众消费市场。禾赛和速腾聚创都认为,这将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利好。

在业绩会上,邱纯潮对“今年产品价格是否还会进一步下探”这一问题回复表示,主力产品售价目前来看比较稳定。但不排除有些车型卖得比较好,或者出现改款等情况,车厂来进一步议价。

受财报带动,5月20日港股开盘后,速腾聚创便一路高走,盘中一度拉升近90%,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收60.75港元,大涨45.86%。5月21日公司股价涨势持续,收盘后报71港元每股,市值达到320.17亿港元。

而截至发稿,美股禾赛科技盘前则跌超11%,报4.68美元,总市值6.71亿美元。公司对下一个季度的业绩指引并不乐观,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将在4.4亿元至4.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0%至4.5%,分析师预计将达到6.482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李如嘉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李如嘉】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