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动科技IPO背后的双环传动棋局:国产替代光环下的隐忧

2025-05-06 14:15

经观汽车

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动科技”)的科创板IPO进程已进入问询回复关键阶段。这家脱胎于齿轮巨头双环传动(002472.SZ)的RV减速器企业,承载着母公司向高端装备转型的野心,却在资本化进程中暴露出技术依附、利益捆绑的深层矛盾。

作为全球新能源齿轮龙头(市占率40%-50%),双环传动2023年分拆环动科技时高举“技术突围”大旗,宣称要借独立融资打破日本企业垄断。但招股书揭示的三大疑点,让这一叙事蒙上阴影:

​​供应链“剪不断理还乱”​​:2021-2023年,环动科技向双环传动重叠供应商采购占比最高达46.09%,即使2023年降至30.47%,其核心轴承、齿轮仍依赖母公司供应链体系。上交所尖锐质询:“是否存在关键设备共用、技术路径捆绑?”

​​关联交易暗藏玄机​​:第三大客户卡诺普机器人作为双环传动关联方,2023年以高于市场价8%-12%的单价贡献超10%营收,形成隐秘的“利润输送通道”。更值得警惕的是,双环传动员工通过嘉兴环创等平台持有环动科技股份,构成“双轨制”利益网络。

​​技术自主性成谜​​:环动科技引以为傲的RV减速器核心技术,实为双环传动齿轮加工工艺(ISO 4-5级)的衍生品。分拆后研发投入不增反降——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率仅3.51%,募资计划中研发中心预算从1.57亿元腰斩至0.8亿元,技术空心化风险隐现。

若成功上市,环动科技将成为科创板“机器人关节第一股”,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据测算,RV减速器国产化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成本可降低8%-12%。但对双环传动而言,这场资本运作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平衡术”——分拆后虽短期面临7.45%的净利润摊薄(2023年环动科技贡献净利润6076万元),却能通过61.29%控股权享受估值溢价(IPO估值56亿元对应PE 92倍),同时借供应链协同降低母公司采购成本(预计年节约1.2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真正的产业突围需要穿越三个“死亡谷”: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技术鸿沟、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市场跃迁、从资本催熟到持续创新的生态重构。当交易所问询函直指“技术先进性表述与第三方检测数据矛盾”,当机构投资者用92倍PE押注未经检验的国产替代故事,这场分拆上市的资本盛宴,或许正是检验中国高端装备成色的试金石。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汽车】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