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5月26日,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了高层人事调整。
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5月23日收到李振国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变动不会影响日常经营,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战略方向保持连贯。据悉,隆基绿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两人直接持股比例合计19.1%。
该人士表示,此次调整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层分工与战略方向。
治理架构升级 护航战略执行效能
根据公告,隆基绿能已完成董事会审议程序,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隆基绿能表示,此次调整严格遵循《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旨在通过管理层分工优化,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钟宝申作为公司核心领导者,长期参与战略制定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其接任总经理职务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协同,确保公司战略目标高效落地。
在治理层面,隆基绿能同步推进董事会成员优化。
公告提及,公司拟引入印建安、周喆两位新任董事。其中,印建安曾执掌陕鼓集团,在战略管理与产业整合方面经验丰富;周喆则具备深厚的财务与审计专业背景。新任董事的加入,将助力公司完善治理体系,拓宽决策视野,为应对行业复杂竞争环境提供更多元化支持。
公司明确表示,此次治理结构调整经过充分准备,职务交接平稳有序,内部管理架构未发生变化。钟宝申延续对公司日常运营、客户合作及供应链管理等职能不变,并统筹经营管理按既定计划推进。
上述隆基绿能方面人士表示,“此次人事调整是隆基绿能面向行业新周期主动做出的战略适配。通过治理架构优化,公司进一步升级管理优势,提升决策专业性;通过强化研发体系,则为应对技术变革与零碳挑战储备核心能力”。
研发投入加码 夯实技术护城河
据业内人士表示,“在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家龙头企业正以更清晰的架构、更聚焦的投入,为行业长期发展树立标杆”。
据公告,李振国未来将聚焦于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角色,全面主导公司研发体系与前沿技术攻关,持续支持公司长期发展,对全行业BC技术突破功不可没。
这一调整与隆基绿能长期坚持的“技术领先”战略高度契合。
隆基绿能的战略内核是其始终屹立潮头的“法宝”: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稳健经营为基石。无论是管理层分工调整,还是董事会成员迭代,均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近年来,隆基绿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提高至6.07%。
结合公开信息,隆基绿能在BC电池、钙钛矿叠层、氢能装备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例如,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泰睿”硅片采用全新的TRCz拉晶工艺,实现了近十年来硅片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为全行业开启降本增效新路径;基于BC技术叠加高品质泰睿硅片的HPBC二代电池技术,量产线全线贯通,技术成本全面达标,目前已形成集中式、分布式场景全覆盖的领先产品布局,引领行业进入高效率发展的新阶段。
在年报中,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公司将重点优化产能结构,集中资源开展HPBC 2.0先进产能替换和升级迭代,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HPBC 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预计2025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GW—90GW,其中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四分之一。
一位长期投资并看好隆基绿能的投资者表示:“此次李振国全身心投入研发一线,标志着隆基绿能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再升级。”
行业分析指出,光伏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的转型。隆基绿能作为全球光伏龙头,需通过持续技术迭代维持竞争力。此次管理层分工明确后,钟宝申负责的战略落地与李振国主导的技术研发将形成“双轮驱动”,前者保障经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后者专注突破技术瓶颈,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
此外,李振国曾提出的“Solar for Solar”理念亦彰显其技术雄心。该计划通过绿电制造绿氢、绿氢反哺制造的全产业链闭环,推动光伏产业深度脱碳。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研发端对新材料、新工艺及系统集成的持续创新。
今年2月在隆基绿能成立25周年之际,李振国曾发表演讲表示,“下一个25年,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让光伏这种绿电更便捷、更便利地使用,我们需要继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需要拓展光伏的应用场景,需要让光伏和储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发展氢氨醇业务给光伏创造出离网的应用场景,拓展光伏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