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千春以近乎偏执的编织,赋予无形的记忆、创痛以形态。 展于红砖美术馆的“静寂之空”是一个让观者得以沉浸、直面存在之脆弱与坚韧的强大场域。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观展,而是将身体置入一个由丝线、记忆与建筑肌理共同构筑的沉思场域。展览核心命题“缺席的存在”在红砖美术馆这座独特的空间中获得了深刻的回响。
盐田千春的艺术语言,是在个人经历的熔炉中锻造而成。早年对二维绘画表现力的质疑,促使她转向以身体为媒介,最终找到了丝线,让她得以在“空中作画”,逃离平面的束缚。而患癌的经历更将她的创作推向了关于存在的终极追问。在“身体和灵魂是分开的”切肤之痛中,她开始执着于探寻“如果身体缺席,我的灵魂会去哪里?”。
作品介绍短片片段
这种对无形灵魂与有形身体之间关系的探讨,恰好与红砖美术馆的建筑哲学形成共鸣。坚持“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 这本身就是对物质痕迹与历史的敬畏。当盐田千春用丝线缠绕那些承载着“过去主人记忆”的旧物时 ,艺术家的创作伦理与建筑的设计哲学在此交汇。红砖美术馆不再是中性的“白盒子”,而是一个主动的对话者,其充满东方园林禅意的空间 ,为盐田诠释那个充满记忆与关联的“空”提供了完美的场域。
我们在观展中能看到大量的线性元素。标志性的红线,既是血液、脉搏,也是人际关系与命运之缘的缠绕,它编织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无法切断的联系。
与之相对的黑线,则将表达引向了更深邃的维度——它是静寂的宇宙、无垠的夜空,时而也象征着死亡或不可知的内心迷宫。
而白色丝线则带着纯洁、永恒的意味,指向生命的循环往复与灵魂的迹象。这些线索最终缠绕、悬挂、连接着各式各样的旧物——钥匙、行李箱、烧焦的椅子、空荡的裙装。旧物并非空壳而是记忆的容器,是无数“缺席的存在”留下的个体历史痕迹,是人的“第二层皮肤”,承载着过往的体温与故事。
穿越四个静寂的领域
展览重心在于几件体量巨大、观念深刻的场域装置。它们各自占据独立的展厅,共同构成了一场关于生命、记忆与灵魂的视觉交响。其中,《通往静寂之门》、《意识的蜕变》、《多重现实》与《灰烬中的联系》四件作品,给观展者留下深刻记忆,勾勒出一条艺术家挣扎探寻的精神路径。
《通往静寂之门》
一座古旧的佛寺门廊被密不透风的红色毛线彻底封锁,甚至冲破了墙体。门作为通往静寂的阈限,却被象征血液、生命与人世关联的红线所阻断。这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视觉隐喻:真正的静寂并非轻易可达,它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穿越自身所有盘根错节的世俗羁绊——那些构成了“我”的稠密网络。作品将内在的挣扎外化为可感的物理障碍,宣告了这场精神之旅的起点:静寂,是在直面并穿越了所有“有”之后,才可能抵达的彼岸。
《通往静寂之门》
《意识的蜕变》
与前者的压抑纠缠相反,这里是一个纯白、近乎圣洁的场域。一张空无一物的白色单人床,被无数从天而降的白色丝线笼罩。床,是承载我们出生、入睡、患病与死亡的核心场所 。而白色,既象征新生,也在日本文化中代表死亡与终结 。这张床因此同时是摇篮与棺木。作品直面艺术家最切身的追问:肉身缺席后,意识将去往何方?这些无始无终的白色丝线,便是对蜕变后纯粹精神状态的视觉想象,直接呼应了她在病痛中“身心分离”的创伤体验。
《意识的蜕变》展览现场拍摄
《多重现实》
昏暗的展厅里七件巨大而空荡的衣裙缓缓旋转,倒映在平静而漆黑的水面上。沿着石墩铺成的小径蜿蜒穿行 。裙子里空无一物,但我们还是能从旋转的裙摆依稀窥视肉身曾经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现实都并非孤立,而是由无数他人的现实与记忆共同定义。行走其中,观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展览的一部分,切身体会到个体在集体中那种既被支撑又被束缚的复杂感受,直观地理解了盐田千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相互关联的”这一信念。
《多重现实》
《灰烬中的联系》
在中国收集的旧椅子被付之一炬,碳化的残骸却被红色的丝线从空中悬吊、连接起来 。这个意象源于艺术家童年时对火灾后一架烧焦钢琴的记忆,在她眼中,毁灭被赋予了一种悲剧性的美感 。椅子,作为与人体紧密接触的家具,是生命印记的绝佳符号。焚烧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毁灭,但那些代表生命关联的红线,却温柔而坚定地与这些灰烬相连,重新建立起联系。这有力地宣告了艺术家的信念:即使物质被摧毁,精神性的关联与记忆依然存留,曾经的温度并不会完全消散 。
《灰烬中的联系》
回响与余波:关于存在、虚无与记忆的宣言
展览中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展了这一哲学思考。在《生根的记忆》中,一艘废弃的木船中长出了一棵真实的树,红线如雨丝般滋养着它,构建了一个“物质的消亡恰是生命轮回的起点”的完美循环 。而在《时间的回响》中,从古老岩石中涌出的黑色丝线,则将人的思绪引向宏大的宇宙时间,让我们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历史面前的渺小 。
《时间的回响》
《生根的记忆》
综合来看,盐田千春所探讨的“空”,并非虚无,而更接近一个万物相互依存、充满潜能的动态场域。在肉身的缺席处彰显精神与记忆的存在,断裂与联结、存在与消亡,在其艺术中本为一体互为因果。
灵魂的持续震颤
《静寂之空》是一次将极度个人化的创伤体验,升华为具有普世共鸣的艺术实践。在与红砖美术馆的精妙对话中,盐田千春将自己对生命、死亡与记忆的反复叩问,转化为一场宏大的沉思。那些交织的丝线,仿佛连接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与焦虑,也唤醒了我对无形关联的感知 。
当观者离去,带走的并非空虚,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质的全新认知——我们的生命,或许就像盐田的丝线,看似脆弱,却在与无数他者的交织中,编织出意义之网,坚韧地对抗着遗忘与虚无。这是一种“颤动灵魂的体验”,在记忆中久久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