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清仓了持有长达17年的比亚迪股票,2.3亿美元变为接近80亿美元,回报率高达惊人的3890%。
9月21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确认清仓比亚迪所有股份的消息。这段始于2008年的投资,最终以近40倍的回报率落幕,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投资案例之一,也成为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9月22日早上,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回应称,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也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帮助和陪伴,为长期主义点赞。
三年内减持直至清仓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2.25亿H股,总计斥资2.3亿美元,占总股本的9.89%。
当时,巴菲特是听从了查理·芒格的建议,最终做出这一决定的。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素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这一投资决策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显得尤为大胆。
查理·芒格在2009年股东大会上坦言,这个投资决定让“沃伦和我好像疯了”。但他认为,比亚迪及其CEO王传福是个“该死的奇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亚迪的表现逐渐证明了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眼光。从2008年到2022年,比亚迪经历了快速成长,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值一路狂飙。
2022年8月,伯克希尔开始减持比亚迪股份。到2023年6月,伯克希尔已出售近76%的比亚迪股份,持股比例降至已发行股份的略低于5%。根据香港交易所规定,持股比例低于5%后无需披露后续出售情况。
据统计,从2008年9月到2025年9月的这约17年间,巴菲特已累计减持比亚迪H股至少16次。2025年伯克希尔第一季度财务文件显示,该项投资价值已归零。其发言人证实,比亚迪股份确实已全部售出。
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该笔投资累计套现逾77.3亿美元,年化回报约22%。这笔持续17年,回报率3890%的投资,无疑将载入投资史册。
或与投资战略转向有关
分析认为,减持原因包括估值过高、行业竞争加剧及投资战略转向美国本土等因素。
巴菲特本人虽从未详细解释减持原因,但他在2023年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比亚迪是一家“非凡的公司”,由一位“非凡的人”经营,但“我认为我们会找到一些让我更满意的投资方向”。
事实上,这项交易原本就是2008年时芒格牵线促成的。芒格去世后,清仓也很正常。从市场表现上来看,2022年比亚迪H股市盈率一度突破180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析认为这一估值已经透支了比亚迪的增长潜力,这也被认为是开始减持比亚迪股票的“导火索”。
也有分析指出,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股票,一是战略调整与投资重心转移,他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曾明确表示未来投资重点将转向美国本土,这与伯克希尔近年来增持西方石油、日本商社等传统能源及高股息资产的动作一致;二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电池组件使用,减持被解读为资本层面的“精准脱钩”。
此外,行业竞争加剧也是造成减持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技术决定生死”的淘汰赛阶段。未来竞争将聚焦三大核心战场:智能驾驶的算法迭代速度、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与成本控制、生态协同的全球化深度(如 V2G 能源网络、车路云一体化)。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华为智驾系统实现 “无图城市领航”,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领先优势持续弱化,公司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面临挑战,“护城河”面临深度考验。
从比亚迪自身的业绩来看,也有一定的起伏。财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市场份额达33.2%。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1703亿元,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但二季度,比亚迪净利润同比下滑29.9%,反映出行业“价格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