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9-24 12:37
临近三季度末,A股IPO市场持续活跃,港股递表、上市热度不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年内A股已有72家公司上市,同比增加7家,合计募资696.44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IPO的募资总额(637.53亿元)。
港股已有64家企业上市,合计募资1468.87亿港元(合计人民币1343.25亿元),已超过2023年及2024年该指标的总和。
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在《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称,受益于期内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以新股融资额计算,港交所将继续夺得全球新股融资排名的冠军。而上交所和深交所则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位。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前三季度A股会有78只新股上市融资771亿元,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的69只新股融资478亿元,新股数量增加13%,而融资总额增加61%。港股将有66只新股上市融资1823亿港元(1667.57亿元),融资额同比上升228%。
前三季度的全球十大IPO中,中国企业宁德时代(03750.HK)、紫金黄金国际(02259.HK)、华电新能(600930.SH)、恒瑞医药(01276.HK)、三花智控(02050.HK)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华电新能于7月16日上市,上市募资金额达181亿元,成为A股今年至今的最大IPO。
紫金黄金国际于9月19日开启招股,预计9月29日正式在港上市,这是港股年内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大IPO。
A股IPO回暖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陈文龙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A股新股市场新股发行稳步推进,符合监管所制定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的方向,突显此系列改革的成果。
分交易所来看,德勤预计,前三季度上交所将会有25只新股上市融资454亿元;深交所则会有38只新股上市融资269亿元;北交所将会有大约15只新股融资48亿元。
A股新股分行业来看,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数量占比下降,传统与高端制造行业数量占比上升且保持领先;传统与高端制造业的融资金额领先,能源和资源行业位居第二。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国家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和重视将令到科技、新能源等行业的公司继续成为A股新股的热点。
从年内IPO节奏来看,A股IPO从阶段性收紧的调节周期走到了新的阶段,新股数量及融资额均有所增长;从新股审核状态来看,今年前三季度,IPO“撤回潮”明显降速,新增企业名单扩容。但新股市场未大幅扩容,增速稳定的同时,已问询和上市委会通过数量同比下滑。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今年因“撤回”导致IPO终止的企业共有83家,同比下降77.13%。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目前A股排队的拟IPO企业共有279家,其中,上会的新股为50只,有49只已获审核通过。
陈文龙表示,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新股发行速度,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向与力度,预计今年A股新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将会较2024年更亮眼,逐步迈向成为一个更健康、公平的市场。
港股将稳坐全球新股融资宝座
受惠于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政策及优化新股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同时国际资金回流到中国香港,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场的势头强劲。
截至9月22日,今年11家A股企业完成了港股IPO上市,其中包含宁德时代等多只募资总额超百亿元的超大型新股。
德勤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预计今年前9个月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包括5只“A+H”新股及1宗从“A+H”上市公司分拆出来的上市项目(即紫金黄金国际);另有4只大型新股上市,包括1只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的中概股,这只中概股即9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的禾赛科技(02525.HK)。
对于港股上市热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表示,大量的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大幅推动香港股市的成交,进而带动估值回升。加上政策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简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请上市程序等举措,超大型和大型新股再次云集香港新股市场,港交所在三季度也能够继续稳守全球新股融资排名的冠军宝座。
展望后市,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融资2500亿港元至2800亿港元。除了以A+H的新股为主导外,医疗及医药公司、特专科技公司和消费板块的公司上市也会成为市场的亮点。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杨红梅表示,随着美联储展开降息周期,预计将有更多海外资金寻求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涵盖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这将为今年第四季度香港多宗超大型新股发行,提供充裕的市场资金、流动性支撑及更理想的估值环境。
杨红梅进一步称,除了当前监管机构积极支持的“A+H”项目,以及专为生物科技、特专科技企业设立的科企上市专线外,香港特区政府拟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推动更多海外企业赴港第二上市、持续优化主板上市机制,并深化港交所与东南亚交易所的合作。这些举措长远将助力吸引更多不同类型创新企业赴港上市、扩大市场主体范围,也会推动更多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有望进一步吸纳全球南方市场资金,推动香港新股市场在上市发行人来源地、行业分布及投资资金来源上更趋多元,从而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