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亚股份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超过2% 曾身陷315“翻新卫生巾”风波

2025-09-26 15:30

9月25日晚,曾身陷“翻新卫生巾”风波的百亚股份(003006.SZ)发布股东减持公告,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公司计划合计减持不超2%的公司股份。

据25日公告,百亚股份股东元汇投资、元周投资、元向投资三家股东是公司上市前的员工持股平台,亦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基于员工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859.3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时间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

总部位于重庆的百亚股份主营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旗下拥有“自由点”“好之”“丹宁”等品牌。2022年以来,“自由点”签约虞书欣为品牌代言人,不断加大销售费用投入,推动营收实现增长,公司亦成为消费领域较热门的本土企业。2024年,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

百亚股份业绩蒸蒸日上之际,202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播出对“翻新卫生巾”的调查,使得公司产品销售遭受当头一棒。

 “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部分企业存在将卫生巾、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的残次料进行翻新,然后进行“二次销售”的情况。该报道显示,有企业专门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生产线上不要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从这些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中,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再包装售卖。而且,相关加工工序系工人徒手操作,根本不存在卫生消毒措施。该节目中,“自由点”等百亚股份品牌被指为“翻新卫生巾”的来源之一。

“翻新卫生巾”节目播出后,深交所在第二天发出对百亚股份的关注函,要求公司自查并说明相关情况,除涉及卫生巾残次品、边角料回收处置问题外,还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

深交所发出关注函5天后,百亚股份于3月21日公开回复称,不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形,并表示其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废料,由有废品处理资质的专业回收主体进行处理,315节目播出后,已停止与专业回收主体关于废品废料处置的合作。

“翻新卫生巾”风波对百亚股份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4月18日,百亚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公司虽然营收净利润保持增长,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减少92.92%至691.07万元;合同负债(主要为预收客户采购款)较上年末大幅减少32.88%;销售费用投入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

在当天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上,百亚股份参会高管坦言,一季度电商渠道受舆情影响较大,销售费用增长部分主要是广宣和电商投流费用、舆情应对支出等方面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考虑到经销渠道的终端门店回款节奏以及315舆情影响,公司对部分满足要求的经销商适当放宽了信用政策,这部分款项会在二季度陆续结算。

然后,二季度以来舆情对百亚股份的影响似乎仍在继续。据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7.64亿元,同比增长15.12%;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4.64%。

尽管业绩维持增长态势,但上半年百亚股份电商渠道营收为5.92亿元,同比下滑9.44%,该渠道毛利率也出现明显缩水,同比下滑5.22个百分点,以50.71%的毛利率在各渠道中垫底。近两年,电商渠道一直是百亚股份业绩增长的主引擎,受“翻新卫生巾”风波等影响,公司电商渠道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大幅放缓,二季度情况则进一步恶化。

此外,上半年百亚股份销售费用投入6.42亿元,同比增长18.76%,其中,营销类推广费用投入4.64亿元,同比增长26.1%。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68万,同比大幅减少64.55%,公司表示主要是本期支付材料款和预付经营活动费用增加所致。

对于百亚股份而言,何时能完全摆脱“翻新卫生巾”风波的影响,仍有待时间检验,但此时员工持股平台抛出的减持计划,或许已经给投资者的信心埋下一丝阴影。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从业10余年,2012年加入《经济观察报》,不敢妄言新闻理想,但求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