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的战场,从来不缺乏新业态的试水。
9月,沃尔玛中国第四家社区店落成深圳。500平方米的门店内,货架上整齐陈列着约2000款精选商品——从配料表仅含五款原料的特级生抽,到“4.0小绿瓶牛奶”制作的零防腐剂吐司。这是沃尔玛继山姆会员店后,在中国市场押注的又一关键业态。
这一动作并非个例,随着零售行业业态迭代,社区零售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这块蛋糕正吸引阿里、美团、京东、沃尔玛等巨头们展开新一轮贴身肉搏。
传统大卖场要落幕?
日前,苏宁易购的一则公告,为大卖场的落寞添上了注脚。公告显示,经过苏宁国际与家乐福集团持续的协商,苏宁方与家乐福方达成和解。苏宁方拟一次性支付2.2亿元,终结与家乐福集团关于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的所有纠葛。
作为大卖场时代的开创者,家乐福如今几乎全面撤出中国。
时间回拨至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建立起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特大型综合超市,直接开启中国零售大卖场模式的先河。
2009年顶峰时期,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达321家,营业额飙升至467亿元。但随后,家乐福逐步陷入亏损泥潭,最终退出中国市场。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大卖场时代的出现曾经是特定时代下“社会急需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历史必然。如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一站式购齐的大卖场业态会在中国逐渐被淘汰。
近年来,随着电商业态的崛起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大卖场更难平衡高昂的成本和日益降低的坪效,从而导致诸如家乐福这类的传统大卖场接连闭店乃至退出。
当“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逻辑不再适配当下需求,“少量、即时、高频”的社区店便顺势接过了零售增长的接力棒。
据博研咨询报告,2024年中国社区中心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预计到2025年,中国社区中心零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2万亿元左右,增幅约为8.3%。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印证了社区店作为“小半径”零售业态的强劲生命力,也让其成为各家必争之地。
巨头加速抢滩社区店
大卖场的式微,让社区店的竞争迅速升温。
记者了解到,沃尔玛从2025年初开始布局第一家社区店,经过9个月测试升级,深圳宝安店已经是其布局的第四家社区店。据介绍,此次的社区店,不同于沃尔玛传统的大卖场模式,“小、精、近”是其三大核心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较于传统大卖场数千平方米的体量,沃尔玛社区店为500平方米;在SKU数量的大幅度精简,从上万SKU缩减至2000款,聚焦烘焙、生鲜、速食等高频刚需品;围绕周边住宅群的“10分钟步行生活圈”选址开店。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门店首席采购官祝骏对记者表示,沃尔玛的社区店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将与山姆、大卖场形成生态协同。
不仅仅沃尔玛,各电商、零售巨头正加速布局社区店,且相当一部分为硬折扣店。以中百集团为例,前不久中百超市宣布9月26日同时开业51家硬折扣商店,主要分布在湖北核心区域,包括武汉13个区和黄石市。
电商巨头阿里旗下的盒马,则将社区店业态“超盒算NB”列为2025年两大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门店数已接近300家。而奥乐齐这家德国折扣零售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坚持深耕社区型门店,截至2025年8月在上海、江苏已有78家店,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美团在社区硬折扣业态上进展迅速,已推出“快乐猴折扣店”,2025年计划先开10家,未来目标拓展至1000家。记者在其官方微信小程序“快乐猴超市”里发现,目前可选的门店已经有4家。其中杭州有三家,位于北京附近的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也有一家。
而京东也开设“京东折扣超市”,布局社区零售赛道。据报道,京东在河北涿州开出首家折扣超市,随后在宿迁连开4家新店。
硬折扣、社区店的发展,还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撑。
以上海为例,2016年就制定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此后,“15分钟生活圈”从地方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国家出台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2021-2025年商务部连续发文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由此,政策不仅为社区店建设提供了东风,更进一步压缩了大卖场的生存空间,推动社区店快速站上行业风口。
玩家打法各异
在社区店这块大盘上,沃尔玛、盒马、奥乐齐等零售巨头蜂拥而至。然而,对于具体如何布局这盘游戏,不同玩家显然有着不同的打法。
“全渠道一盘棋”是沃尔玛多年来坚持的战略,而社区店只是其聚焦服务其核心顾客群体,是补全“全渠道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祝骏指出,沃尔玛明确聚焦中国1.75亿大众城市中产家庭及单身人群,无论是大卖场,社区店还是电商,其客群画像、商品结构、选品逻辑等底层规划都基本一致。相较来说,社区店模式更加聚焦在烘焙、生鲜、熟食、速食、零食饮料等餐食,以部分高频的非食和日用品作为补充。
当被问及社区店自有品牌的占比,祝骏表示,对于自有品牌的发展不会将占比作为衡量指标,‘看占比’的做法对’真正一切从顾客出发’的战略思路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据他透露,目前内部衡量社区店营运质量的唯一标准是顾客反馈,会围绕他们的需求来打造商品。
与沃尔玛的思路不同,奥乐齐和美团“快乐猴”则选择以硬折扣为突破口,采取“开业即低价”的策略。
4月12日,奥乐齐无锡首店开业前夜,门店外连夜挂出“千支商品下调30%”的黄色爆炸贴,部分爆款如“9.9元白酒”、“34.6元澳洲谷饲牛腩”半小时内售罄。开业当天大部分销售额来自自有品牌“超值”系列。
奥乐齐中国总经理陈扬曾坦言:“我们不提供试吃,不提供会员积分,就是最低价格。”
另一边,美团旗下“快乐猴”同样采取低价战略。同样是自有品牌的5千克五常大米,快乐猴的价格是39.9元,低于盒马APP的78元、奥乐齐官方小程序的47.9元。
围绕社区店的新零售战役已然全面打响。从业态迭代到巨头布局,再到打法分化,这场较量本质是零售企业对“贴近消费者”的不同探索。
但究竟哪条路径能真正适配消费者需求、走得更长远,还需市场和时间给出最终答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