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发生的一切,是不是至今还困扰着你?
你有灾难化思维,总是在设想最坏的情况。
你也特别害怕别人生气,不敢表达的情绪,哪怕有不满,也不敢说出来,总是在讨好别人。
而一旦爆发冲突,你会感觉到身体僵硬,头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应对的方法。
如果你有上面任何一种情况,很可能你还在受到童年不幸的影响。
一、面对伤害时,你的4F反应
当我们童年受到一些伤害时,比如被情感虐待,或者受到霸凌,通常会有4F反应。
1.战
就是当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哪怕有人大声说话,会让你感觉到特别不舒服,然后过度反应,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做出攻击性的反应。
2.逃
所谓逃,就是逃离。遇到问题,想到的不是沟通,而是想远离冲突,这样才能躲过威胁。
3.僵
僵。当你一直受到伤害,你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反抗没有用,然后就放弃抵抗,麻木地陷入解离和崩溃状态,仿佛接受了注定会受伤。
4.讨好
讨好反应,说的是一个人在应对威胁时,试图通过讨好攻击者,来安抚攻击者,从而避免让自己受到伤害。
以上的这4种反应合称为“4F反应”,这样的反应是通过复杂的神经机制,来让我们应对危险。
的确,这种防御模式,可以帮助孩子从可怕的童年中幸存下来,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展成根深蒂固的防御模式,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成长和心灵健康。
比如“战”的反应模式,就容易变为自恋型人格。总是爱指责他人,喜欢自高自大,爱指使他人等等。
“逃”的反应模式,容易变成强迫型人格,他总是缺乏信心,非常焦虑。
而且,容易被被自恋的人吸引,比如以前经常受到父母的打压,但长大后,找的伴侣也经常对TA进行情感虐待和蔑视,一直在痛苦中重复。
“僵”的反应模式,容易变成解离型人格。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失神。非常害怕冲突,一但有人提高音量,身体就会僵硬。
而“讨好”的反应模式,容易变成关系依赖型人格。害怕别人生气,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总是察言观色,下意识地讨好他人。
我们不能被卡在这样的模式里,而是要积极自救。
二、3种疗愈方法
那么,我们该怎么改变这样的根深蒂固的模式?
第一个,认知疗愈。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过度反应。
也许是因为你在童年时,受到了情感虐待,经常被父母、家人指责,用羞耻感惩罚你,你也有可能受到过校园暴力。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做两件事。
1.不要自我批判
很多人,在受到虐待或被他人伤害的时候,总是会向内求,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而别人也会向你加深这样的认识,比如有的孩子受到了校园暴力,父母不仅不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所以一定不要自我批判,因为那不是你的错。
同样,你也要关注自己的第一感受:你喜不喜欢我没关系,我喜欢自己就好了。
对自我进行接纳,才是走出伤害的第一步。
2.正念
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有正念。其实很多原生家庭的观念是不健康的。
比如,有的父母告诉孩子,别人欺负你,要忍。
但你这么做,会给对方错觉,以为你是怕他们,就会加倍欺负你。
所以你要充分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真的认同他们的想法?还是你被迫认同?
通过这样的自省,可以来识别和摆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和观点。
第二个,情绪疗愈
人总是会强迫性地试图避免那些坏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
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未被表达的情绪从来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你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记住,不是不要将愤怒向内转移,而是要将愤怒投射到外部。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根本不是你的错,而是别人造成的。你不用为别人的错误来承担责任。
第三个,身体疗愈
最后,你还要进行身体疗愈。当我们心理受到伤害时,身体上也会有一些影响。
1.动态冥想
动态冥想是谷歌员工在减压课程会用到的一种休息放松。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动态冥想就是步行冥想,你开始走路走得慢一点,用龟速慢慢感受腿部肌肉的活动或关节的复杂动作,以及手的动作和脚踩地面的感觉,然后细细的感觉这一系列动作连起来的样子,当大脑意识飘忽之后,我们再慢慢把注意力回到身体动作。
通过这一过程,就让自己放松下来。
2.拉伸
当出现4F反应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收紧或收缩,来应对可能会受到的伤害。
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心理上所说的“ 盔甲效应”。
也就是我们在面临一定的人体上限的状况时,会导致我们身体远端的血液供给下降。当身体远端的供血供氧下降,就会出现身体僵硬、头脑发白、呼吸短促等现象。
所以我们要定期对身体的主要肌群进行系统化的拉伸。
通过拉伸,可以帮助身体缓解由于长期4F反应而引起的盔甲化反应。
以上就是应对童年不幸的3个方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指出,成年后的任务之一,恰恰是弥补童年缺失的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祝福!
作者:杨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