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已然成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银发经济”也应运而生。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样、潜力巨大,不仅能够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是提升老年人福祉的重要着力点。
在浙江宁波,一名女性创业者从幼儿园“园长”跨界转型为养老院“院长”的故事便是其中的生动缩影。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政策东风下,浙商银行以一系列金融服务举措,助力“银发经济”产业链上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01
“孩子王”温暖跨界 投身“养老”蓝海
她叫叶亚浓,幼师出身的她,2002年在宁海县力洋镇创办了沥洋幼儿园。
转折发生在2019年,当得知地方政府计划兴办养老院,她敏锐地意识到:随着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或许大有可为。同时,这也是一份比幼教更需要耐心、更需要温度的事业!
2019年,宁波益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由此诞生。叶亚浓租下政府旧办公楼,亲自参与养老院每一处设计改造,正式从“孩子王”向“老人守护者”转型。
02
金融活水“及时雨” 滴灌“夕阳红”事业
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慢。很快,叶亚浓就面临了挑战。
2020年,她计划新建分院,却因资金周转压力,项目进度一度受阻。浙商银行宁波分行客户经理实地走访时,被院子里人性化养老设备、老人们幸福的笑容和叶亚浓亲力亲为的务实作风深深打动。
基于对养老行业广阔前景的坚定看好,并结合企业扎实的运营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口碑,分行快速响应,于当年10月发放了首笔200万元信用贷款。2022年,为支持企业拓展象山市场,分行又引入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联保,并主动减免利息5.6万元,陪伴企业跨越成长阵痛。
这还没完,2024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启动,分行在“走千企访万户”时了解到,企业贷款即将到期、资金周转存在压力,分行第一时间启动线上化无还本续贷流程,高效完成续贷操作,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免去了其筹措“过桥”资金的困扰,让叶亚浓能更专注地投入服务升级。
在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下,益年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拥有医疗床位200张、康养公寓60余套、养老床位超1000张,员工约290人,上门护理老人达8000余人。从单一的住宿照护,到集医疗、康复、旅居、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叶亚浓的“夕阳红”事业越做越红火,并荣获“浙江省三星级养老机构”“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
03
“陪伴式服务”见温度 “深耕浙江”在路上
对益年养老的金融支持,既是浙商银行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积极响应,也是浙商银行践行“深耕浙江”战略的温暖缩影。以宁波分行为例,自该机制实施以来,分行通过积极落地“走千企访万户”“浙商大讲堂”“金融顾问工作室”“百场沙龙”等举措,真正把政策春风化为纾困及时雨。截至今年9月末,分行服务小微客户超9400户,通过无还本续贷服务惠及客户近3800户,续贷余额超100亿元。
近期,浙商银行推出“全力支持浙江省提振消费十六条举措”,聚焦推进消费转型升级、满足浙江省居民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持续加大资源倾斜。针对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服务业小微企业众多的特点,浙商银行将持续深化综合金融服务,匹配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开展陪伴式服务,并配套利率优惠等举措,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其稳健发展。
叶亚浓常说:“养老是一份用时间换真情的事业。”而浙商银行要做的,正是用长期的陪伴,换企业安心成长,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书写更多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