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迷局:新季减产,期价缘何大跌?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11-02 14:08

经济观察报记者 邹永勤


2025年10月31日,红枣主连合约以10145元/吨报收,下跌1.46%,一周跌幅高达5.63%,位居当周国内商品期货跌幅榜第一位。

这已经是红枣期货自10月17日以来连续两周下跌,累计跌幅为11.17%。在此期间,其对标的干制红枣现货价格仅下跌了0.84%,而文华商品指数更是上涨了1.72%。

这是什么原因呢?

 

减产幅度争议

红枣期货在此次大跌之前,曾有过一段多头上涨的“蜜月期”:在6月至8月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红枣主连合约从8560元/吨大幅拉升至11825元/吨,市场表现亮丽。之后,多空双方开始展开拉锯战,期价屡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异动现象,但空头在10月17日后取得主动权,期价从11480元/吨开始下落,两周时间便跌去将近1300元/吨。

在跌宕起伏的行情背后,是市场围绕今年新季红枣减产的博弈。

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的规定,红枣生产年度是指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具体来看,红枣是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集中下树的,新季红枣或新枣,指的是即将于当年11月下树的红枣,而上一年度11月至12月下树的红枣,便会被称为旧枣(仅指上年度生产的红枣,下同)。

“受天气影响,今年新季红枣一茬坐果一般但占总产量的比重少,二茬占总量比重最高且坐果情况相对较好。”广发期货研究所研究员王泽辉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新季红枣产量大概率呈现小幅减产的状态。

全球红枣看中国,全国红枣看新疆。王泽辉表示,根据钢联数据(提供大宗商品全领域数据服务的平台),新疆红枣正常的年产量约为65万吨,2024年是丰产年,产量高达75万吨,消耗了大量的树体营养,这对2025年新季产量会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叠加今年6月至8月(是红枣的关键生长期),新疆主产区天气异常多变,导致红枣坐果率下滑。因此,市场对新季减产达成共识,这也是促使红枣期价在6月至8月期间出现大幅上涨的原因。

“虽然新季减产是共识,但市场对减产幅度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多头方面认为,新季将大幅减产至约40万吨;但空头方面则认为,新季产量约为55万吨,仅小幅减产而已。多空的严重分歧,导致红枣期价从8月份起走出了跌宕起伏的行情。”王泽辉说。

但他同时表示,这一情况最近出现了变化,由于受节气影响,新疆部分地区出现了红枣提前下树的情形,其中和田、且末等地区在10月底已进入集中采摘期,阿拉尔、阿克苏等地区也零星下树。“虽然主流收购价格(6.50元/公斤至8.00元/公斤)高于去年同期(约4.50元/公斤至5.50元/公斤),但由于新枣提前下树供应叠加旧枣的高库存,客商或选择观望或偏向主流低价位采购,从而导致近期价格的承压下跌。”

他强调称,从目前的价格反应来看,新季大幅减产的预期似乎落空,更大的可能是小幅减产;但由于目前尚未定产,减产幅度无法证伪,后续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库存压力增加

在新季大幅减产预期似乎落空之际,红枣也正面临着因消费低迷导致的库存增加压力。

根据 Mysteel农产品调研数据,截至2025年10月31日当周,36家红枣样本点物理库存为9348吨,较上周增加245吨,环比增加2.69%,同比增加120.78%。对此,王泽辉表示,主要原因在于2024产年新疆创纪录丰产75万吨,但需求略显一般,“旧枣库存呈现消化缓慢的状态”。

记者亦通过走访发现,不少商家为了减少库存,纷纷展开了大力度的红枣特价促销活动。11月1日,在深圳市南山区某大型购物商场内,红枣的特价促销活动正在进行中,原价12.98元/斤的红枣大幅降至7.98元/斤,但购买者仍是寥寥。当记者咨询降价力度为何如此之大时,该商场干货售卖柜台的负责人林经理向记者表示,这并不是临时决定的降价,而是传统的红枣促销活动。

据林经理介绍,红枣是一种淡旺季鲜明的产品,每年4月至9月是销售淡季,11月至次年3月则是旺季。10月份处于消费淡旺季切换和种植新旧季交替的关键时期,所以大家往往在此时展开促销活动,一方面清理旧枣库存,另一方面亦为即将上市的新季红枣造势。

图表1:商家大力促销红枣


“由于旧枣的消费不给力,所以今年促销活动的时间周期以及降价力度,确实较以往略有增加,但无需过度解读。”林经理表示,按照优质优价的规律,相信随着后续新枣上市,价格会逐渐走高。

对于今年红枣消费整体表现一般的情形,王泽辉认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红枣的传统旺季为春节前的三个月,今年春节较往年前置,旺季消费较去年缩减约20天,消费量存在一定的受限因素。”

他进一步指出,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季也较往常冷清。钢联数据显示,2025年9月广东如意坊红枣批发市场到货92车,低于正常年份的100车以上,市场交投氛围整体冷清。此外,近期主销区到货量日均约3车至4车,也存在部分新枣到货但下游消费较为谨慎的情景,更多的是以按需采购为主,整体表现一般。

公开信息显示,红枣产业链消费端呈现“南北消费”格局,其中南方以广东如意坊红枣批发市场为主,其到货车辆数量以及价格是红枣消费端的晴雨表。

王泽辉向记者表示,根据钢联数据的预测,本年度旧枣结转库存数量约为35万吨,叠加新枣逐步上市,后续库存大概率呈现小幅增长局面。

 

旧枣交割新规

Wind数据显示,在10月17日至10月31日的两周时间里,中国现货领先价格(干制红枣)从12565元/吨下降至12460元/吨,跌幅为0.84%;同期,红枣期货收盘价则从11420元/吨下挫至10145元/吨,跌幅高达11.17%。

大幅减产预期落空叠加库存增加,可以解释近期红枣价格的下跌,但似乎解释不了为何期货价格跌幅远大于现货价格。记者留意到,近期市场中普遍流传旧枣可以低价交割的消息,从而引发投资者担忧。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后发现,红枣期货上市后,一开始采取的规则是“生产日期在11月1日之前的红枣不得在当年11月1日(含该日)之后注册标准仓单或者参与交割”,但在2024年12月份,郑商所将该规则修改为“上一生产年度生产的红枣可以以车(船)板方式在本生产年度12月、1月、3月合约贴水交割,贴水标准由交易所确定并公布,交易所可以视情况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旧枣允许交割的新规虽然发布于2024年12月,但却从2512合约开始执行,由于2512合约并非主力合约,因此当前的主力合约(2601合约)才是旧枣可以交割的第一个主力合约。

“原先的交割制度,很容易导致在红枣减产之年,代表新枣的12月和次年1月期货合约往往因供求紧张而被大幅炒作,这可从2021年和2023年的表现略见一斑。”深圳市叱咤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研究员黄穗向记者表示,新规以贴水方式延长旧枣的可交割时间,在保障红枣期货市场稳定运行的同时,也是更好地贴合现货市场的做法。

“因为现货市场上,新枣和旧枣也是同步异价销售的,前者价格往往高于后者。由于2601合约是执行新枣旧枣并行交割的第一个主力合约,很多人不太熟悉规则,忽略了旧枣需要贴水交割这一规定。”黄穗说。

她进一步表示,红枣的交易焦点是对开秤价(指新枣市场首次交易的收购价格)的预期。开秤价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形成,在这个节点前后,枣农、加工厂、客商等各主体开始价格博弈,减产年往往向上博弈价格,丰产年则向下博弈价格。今年是减产年,价格逐级向上是大势所趋,不排除一些主体为了在价格博弈中取得有利位置,从而故意夸大了旧枣交割带来的利空作用。

“旧枣交割新规,确实会在短期内对跨期价差的逻辑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红枣原有的价格运行趋势。”黄穗表示,红枣价格自2011年达到35266元/吨的高峰后,已经持续下跌多年,但每次跌破1万元/吨大关后便会立即反弹,可见这是公认的市场底。

她同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红枣的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的出口仍然保持了正增长的态势。随着新的需求市场的打开,红枣后期价格上涨是可以期待的。”

根据Wind援引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至2024年,我国红枣的年出口数量分别为2.22万吨、2.81万吨、3.56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8.61%、26.54%、26.90%;2025年前9个月累计出口量为2.35万吨,同比增长5.12%。

对于红枣价格的未来走势,王泽辉则表示,当前销区市场新枣零星到货,下游采购意愿不强,现货价格小幅波动;展望后市,随着新枣逐步供应叠加旧枣高库存承压,在需求无明显亮点的情况下,下跌行情已反应至盘面。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新枣通货(指直接从枣树采摘后未经加工处理的红枣果)主流收购价为6.50元/公斤至8元/公斤,加工成仓单成本约4000元/吨,折合成盘面价格区间为10500元/吨至12000元/吨。目前红枣期货价格已跌至该价格区间的底部附近,后续若不出现超预期信息,则红枣价格的波动较前期将会相对平稳。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