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年老店,如何为中国企业出海牵线搭桥?

2025-11-06 19:22

在一个很多人高喊“去中间化”的时代,一家以贸易与供应链服务立身百年的公司,不仅没有被历史洪流淘汰,反而正在构筑一项全新的核心业务。

这家公司就是冯氏集团,今年,是它连续第八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简称“进博会”)。 

过去很多年,冯氏集团更广为人知的角色,是把海外品牌带进中国,它在中国内地市场运营着玩具反斗城、法国童装品牌Petit Bateau小帆船和Kenzo Kids等多个国际品牌。

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熟悉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路口,帮助外来者稳妥落地。

但在今年的进博会,故事有了新的篇章。冯氏集团在进博会上正式提出了“创行百年,智链全球,拓海共荣” 的战略愿景,这意味着,这家最熟悉“双向贸易”的公司,开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系统性的服务。

这就带来一个值得探究的商业问题:在一个中国企业纷纷尝试DTC(Direct-to-Consumer,即“直面消费者”)以寻求全球化突破的时代,为什么一家“老牌”的供应链服务商,能够成为它们不可或缺的出海领航者?

答案,可能藏在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真实挑战里。 

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冯裕津表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诸多真实而复杂的挑战。其中,合规性要求的差异、文化冲突、商业惯例不同等‘水土不服’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出海成效的关键因素。”

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 冯裕津

事实证明,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经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期。随着游戏规则的改变,如果说过去的出海是“产品贸易”,比拼的是价格与产能,那么当下的出海,则是“品牌出海”与“生态出海”,竞争的维度扩展到了全球合规、深度本地化和品牌价值。

企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物流报关服务,这也解释了冯氏集团当下的业务重点:这家百年企业,正将其在全球贸易规则、跨文化融合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深厚积淀,转化为一项全新的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洞悉全球新规则,并安全、高效地融入其中。

从“共享”到“拓海”:百年企业的时代回应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冯氏集团带来了全新的品牌口号。

从2020年的进博会上首次提出的“创行百年,智链全球,共享繁荣”升级为 “创行百年,智链全球,拓海共荣”。一词之差,回应的是五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与中国企业需求的新变化。

冯裕津阐释了背后的战略考量:“共享繁荣”强调的是协作、共赢与资源互通,而“拓海共荣”,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开拓海域、合作出海”的新内涵。

这个转变,精准地回应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命题,冯氏集团正式将“合作出海”确立为集团未来的战略聚焦点之一。

这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前瞻布局,冯裕津表示,国家层面在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境外投资便利化,同时,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在近几年显著提速。

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出口,转向了全球品牌布局、渠道建设和生态共建。

而在冯裕津看来,当下企业出海普遍面临的三大结构性挑战:

第一,合规与本地化壁垒:不同市场的监管体系、认证标准和文化习俗差异巨大,企业独立探索面临高风险和高试错成本。

第二,供应链韧性瓶颈:跨国运营对供应链弹性、可视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这正是许多企业的短板。

第三,生态体系建设不足:众多企业仍停留在“产品出口”的旧思维,缺乏品牌塑造、渠道深耕、本地化服务以及合作伙伴协同的全球生态化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出海的“游戏规则”已然升级,单靠成本优势的路径已难以为继。

这就引出了核心问题:冯氏集团能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应对这些新挑战?

答案,藏在冯氏集团近120年的历史积淀里。这家公司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全球贸易规则的实践与演变史。

冯氏集团当前业务网络遍及全球40多个经济体,具备从设计、采购、制造、物流到分销的全链条能力,并在鞋服、美妆、家具等消费品领域有专业实力和显著优势。

“我的曾祖父20世纪将中国瓷器销往欧洲时,就深谙‘入乡随俗’的重要性——不仅要保证品质,更要理解当地文化规则,方能立足市场。”冯裕津认为,“如今,这种‘跨市场、跨文化的经营能力’已成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必修课。”

如果说冯氏集团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始终扮演着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角色,那么这座桥梁的功能正在经历一次明显的演进。其核心价值已从曾经的全球贸易连接,转变为提供从市场战略规划到实际经营的综合性合作出海解决方案,以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克服“水土不服”的挑战。

利丰广场“三步走”:一个中国总部的战略进化

要将全球经验有效落地,离不开一个扎根中国的战略支点。对冯氏集团而言,这一支点正是其中国区总部所在地:利丰广场。位于上海闵行的利丰广场在过去八年中不断演进,其角色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溢出效应”的释放而持续升级。冯裕津曾系统梳理了这个特色园区的“进化”路径,将其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步,成为“在华总部”。2018年首届进博会后,冯氏集团正式在利丰广场设立中国区总裁办公室,确立其将发挥集团中国区总部的重要作用,强化本地化管理与协同功能。

第二步,打造“时尚科技中心”。2024年3月,冯氏集团正式提出,要将利丰广场打造成“上海时尚科技中心”,并于第七届进博会上官宣发展愿景。新园区旨在依托集团的供应链积淀,顺应“人工智能+时尚”的趋势,构建一个协同的产业生态。

在过去一年,时尚科技中心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在产学研合作上,冯氏集团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伦敦艺术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利丰广场成为这些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

冯氏还发起了“冯潮”创新艺术设计挑战赛,在今年的第二届赛事中,冯氏成功与入驻时尚科技中心的优质企业合作,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参与,并推动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实现量产与上市。

在产业生态活动上,2024年8月,利丰广场举办了首届“利丰可持续时尚周”,活动包括主题峰会、专题研讨、科创展示与创意市集。2025年6月,作为上海市节能宣传周“绿色低碳合作伙伴”,冯氏集团在利丰广场举办“绿动申城”主题活动,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在硬件上,利丰广场的升级改造工程在2023年年底竣工,焕然一新的新园区于2024年3月正式开幕。园区在改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节能环保建材,并引入了智慧化运营系统以降低整体能耗,利丰广场5号楼已获权威的零碳建筑认证。 2025年11月,利丰广场入选上海市时尚100+“年度时尚空间”。

冯裕津将其总结为,利丰广场在这一阶段,带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强化了冯氏在消费品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

第三步,升级为“出海生态平台”。这是利丰广场在今年第八届进博会上的新定位,也是对集团“拓海共荣”战略愿景的积极实践。

冯裕津明确指出,利丰广场正进一步向“平台化”与“生态化”方向升级。

具体的做法是,以上海园区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为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性合作出海解决方案”。

冯裕津还表示,利丰广场未来将定期举办出海专题活动,为中国企业合规、稳健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战略指引与资源对接。

从设立中国区总裁办,到打造“时尚科技中心”,再到今天的“出海生态平台”,利丰广场这个物理空间,承载了冯氏集团在华发展战略的迭代。 

冯裕津将其概括为一条本土化创新路径:“在中国、为中国、联世界”。

两种“出海”路径

对于有志于海外市场的中国“玩家”,冯氏集团具体如何帮助它们“不踩坑”?在本届进博会上,冯氏集团展示了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为制造业准备的。

中国工厂要出海,不是一件容易事,厂房、基础设施、物流、合规,样样都是门槛。冯氏集团在进博会上宣布与胜科城镇发展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冯裕津的介绍,胜科是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同时也是成熟的工业与城镇解决方案提供商。

双方的分工很清楚,胜科负责提供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冯氏集团则提供其在物流、供应商融资和合规服务上的全球供应链能力。

它们打包在一起,变成了一套“即插即用的模块化制造解决方案”。

冯裕津还提到,这套方案还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合作的目标,是帮助制造企业以更高效率、更强韧性和更快速度,加快国际化布局。

如果说第一条路径是帮“产能”出海,那第二条路径,就是帮“品牌”出海。

这个案例来自冯氏旗下公司利和医疗idsMED (简称“idsMED”),这也是idsMED首次在进博会亮相。

冯裕津曾在采访中提到了一个背景: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技术上来了,比如外科手术机器人,很想“走出去”。

同时,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又迫切需要医疗体系升级,对高性价比医疗设备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这成了中国医疗设备出口的新增长极。

但这个生意做起来很难,冯裕津指出了几个痛点:资质认证非常复杂、市场信息不对称、本地化服务不足。

一个手术机器人卖出去,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临床培训、生物医学服务、售后物流,都得有人做。

idsMED的角色,就是来做这些事的。

根据公开资料,idsMED是冯氏集团旗下专注医疗行业的子公司,它的业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核心市场,服务超过1万家医疗机构,包括政府和私立医院。

这个庞大的网络,就是它帮中国品牌落地的基础。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idsMED和两家中国创新企业分别签约——精锋医疗和赛诺微。

这两家公司都是做手术机器人和微创技术的,根据协议,idsMED将在东南亚六国市场,负责这两家企业的产品落地。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产品注册、市场策略制定、上市推广、销售执行。

还不止这些,idsMED还要提供临床培训、生物医学服务和售后物流。

这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冯裕津称之为“全链条支持”,目的是“助力合作伙伴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及微创技术加速落地临床应用”。

换句话说,精锋医疗和赛诺微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可以专注做研发,而海外市场注册、推广、销售、售后这些“体力活”, idsMED都包了。 

冯氏集团的“合作出海”业务,正在从它最熟悉的消费品供应链,延伸到医疗科技这样的新领域。

当被问及对未来3到5年的期待时,冯裕津表示,希望“合作出海”解决方案不仅成为冯氏集团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的亮点,还能成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的首选。

他说:“‘十五五’规划的时代序幕即将开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正从‘机会出海’转向‘制度出海’与‘生态出海’。冯氏集团希望用百年的供应链经验、资源与跨文化能力,助力更多中国品牌以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方式融入世界,成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出海的底层推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