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微博引发两岸热议。
据参考消息报道,台湾歌手黄安在社交平台连发两条消息,惊叹中国台湾地区可以用高德导航了。他感慨:“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更令人惊讶的是,大陆网友随即实测发现,从桃园机场到台北101、从台中高铁站到日月潭,高德地图不仅能规划完整路线,还能提供实时路况和车道级导航。
迅速赢得用户口碑
高德地图对中国台湾地区的覆盖,并非一夜之间突然实现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早在2022年,百度、高德等地图软件已实现台湾省街道级标注,并精确到街道红绿灯,以及各路段实时的拥堵情况。
2024年5月,高德地图官方小红书账号发布“看看你与台湾省的距离”的视频,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从大陆到台湾省的导航路线。
同年9月,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带3D多视角渲染效果的地图,真实还原多视角街道场景,并覆盖港澳台地区。2025年6月,高德车道级导航功能落地台湾,精确到每条行车道与信号灯状态。
高德地图自建测绘体系,掌握从数据采集到算法处理的全链条能力,加之阿里云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撑,AI模型可自动识别卫星图像中的道路变化。它凭借精准的语音识别和路径规划,迅速赢得用户口碑。
台湾前“立委”蔡正元此前公开表示,自己已完全卸载谷歌地图,转而使用高德出行。多位台湾网友也在社交平台留言说:“比我们自己还懂路”“再也不怕找不着北”。黄安在视频中也感叹道:“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对于频繁往返两岸的台商、游客和学生而言,现在无需再切换地图应用,一部手机即可通行两岸。一位常往来厦门与台北的青年人坦言:“以前总觉得隔着海,现在打开地图,就像在同一个城市里找路。”
相比之下,谷歌地图在台湾长期存在本地化不足问题,频频出现路名误读、路线绕行、实时更新滞后等。黄安吐槽说,过去在台湾省开车导航,只能使用苹果自带的谷歌地图,语音播报发音不准,把“重庆北路”念成“众庆北路”、“二段”念成“二吨”。
不少网友在黄安的微博下留言,分享自己使用高德地图从大陆导航至台湾省的经历。有网友回忆说,2016年去台湾时,高德地图上台湾省区域还是一片空白。
或有更多智能出行合作落地
专家认为,大陆导航系统对台地理信息服务应用落地的背后,是多源数据融合的结果。
虽然高德未公开台湾地区具体测绘方式,但行业普遍采用“卫星遥感+众包数据+地面采集”三位一体模式。即卫星提供基础影像,用户出行轨迹实时更新,专业测绘车补充交通标志、车道线等细节的综合数据构建模式。
卫星提供的高清基础影像是高效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近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公布了8张太空视角下涵盖台湾各地的卫星影像图片。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图片中不仅有台湾日月潭、阿里山、鹅銮鼻半岛等著名观光景点,还包括台北市、新竹科学园区等地景象。
报道称,“吉林一号”系列遥感卫星运行在500公里以外的太空环境,可以俯瞰全球的每一个地方,做到“想拍哪里就能拍哪里”。
作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首个具有0.2米全球图像获取能力的系统,“吉林一号”涵盖了高分卫星、视频卫星、宽幅卫星、红外卫星和多光谱卫星等,就像散布在太空的“摄像头矩阵”。每天能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38—40次过境观测,具备全球一年覆盖6次、全国半月覆盖1次的能力。
2024年9月,长光卫星发布了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这张图累计覆盖面积1.3亿平方公里,实现了除南极洲、格陵兰岛外的全球陆地区域亚米级影像全覆盖,使用分辨率为0.5米的影像占比超90%。
今年10月,“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组网卫星数量已扩增至141颗,为国土安全、地理测绘、土地规划、农林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商用卫星技术的进步,多数据融合技术或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目前,高德地图已开始探索与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的结合,若在台湾持续优化高精地图服务,未来有望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出行应用。同时,两岸在位置服务、物流配送、旅游导览等方面的合作空间也将被打开。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具有良好广阔的发展机遇。专家表示,作为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商业航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极。
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按下发展“加速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4年的约2.3万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2.8万亿元,产业化进程正在全面提速。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