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顶尖模型“讯飞星火”迎来重磅更新,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正式发布。
科大讯飞还重点亮出前沿AI技术的落地能力:同步推出“AI+麦克风阵列”“AI+扬声器阵列”等软硬件一体化方案,并强化多模态交互体验;针对教育、医疗、汽车、办公等领域,也带来了多款AI新品。
除了秀出技术与产品的“肌肉”,科大讯飞更提出了最新愿景——打造“更懂你的AI”。

在各大AI目标市场,科大讯飞已深耕多年,沉淀了丰富的产品与使用数据,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AI普惠、技术赋能的思考与经验。
“更懂你的AI”不仅代表着技术与生态的“飞轮”将加速转动,更意味着一次人与AI关系的再定义。
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为什么要做‘更懂你的AI’?(因为)我们不能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找不到人类的价值。”

领跑大模型落地实战,讯飞加速AI红利兑现
《中国大模型落地应用研究报告 2025》这样写道:2023 是“基础模型元年”,2024 开始讨论应用场景。而2025,则是市场真正迈进“下半场”、模型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年。
这种产业风向的转变,则被全球顶级华裔AI科学家吴恩达总结为:“如果一个创业者在2025年的做法和2022年没有差别,那他已输在起跑线上。”
过去三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走过了对Scaling Law和参数规模竞赛的狂热、对静态基准测试分数的迷信消散、推理成本逐年下滑、多模态登场、C端工具的不断涌现与迭代、智能体概念兴起……
当时间迈进2025,围绕技术或产品的单点对决已成过去,未来市场面临的是一场涵盖生态构建、技术研发、行业赋能等多维度的体系化较量。
这也意味着大模型市场终于走到了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底端”——走过了期望过高的泡沫期,参与者唯有验证商业价值并不断扩大优势,才能迎来日后市场稳步爬升的光明阶段。
在To G、To B、ToC的各个市场,均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总数达到3755 个,其中中国企业贡献了1509个——数量庞大的模型供应商,都在为越过技术落地的鸿沟而狂奔,这也是决定经营模式成败的关键之战。
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之中,讯飞已经脱颖而出。

2024年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图源/智能超参数
以进入门槛最高、战略意义最为深远的央国企市场为例。据公开数据统计及媒体报道,2024年全年,科大讯飞大模型解决方案中标项目数达91个、中标金额达8.48亿元,中标项目数及中标金额均位列所有厂商首位。
2025年前三季度,在央国企的大模型公开招标市场,科大讯飞已再次蝉联第一名,市场占比超过第二名和第五名的总和。
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华润、中国华能等重要央国企客户的业务场景中,讯飞星火均已在提供解决方案;科大讯飞还联合央国企打磨了300多个“开箱即用”的重要岗位智能体,涵盖能源、汽车、金融、电力等多个行业。
优秀的“AI”员工涌现:“星火行业分析师”是首个通过工信部考试认证的行业分析AI应用,考试得分92分;“星火招投标助手”在国家能源集团全年评审18万单,评审准确率达97%,过去一年产生经济效益19亿元。
除去央国企客户外,当下讯飞星火大模型还在教育、医疗、汽车等行业持续保持行业第一。

从线上到线下,讯飞用四个方法论破题
市场已由技术狂热回归价值理性,但对大模型应用的理解尚未形成稳定共识。
正因如此,“智能体Agentic AI”“协同”“世界模型”“任务导向”“空间智能”等各类关键词层出不穷。应用“潮涌”的另一面,淘汰整合、试错退场的情节也在不断发生。
得益于过去26年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实践,此次大模型竞争中,讯飞迅速跳过大多数玩家要经过的探索阶段,从2023年讯飞星火大模型发布时的“1+N”(1个通用技术底座“讯飞星火”+N个行业应用)开始,时隔2年半,进一步总结出“更懂你的AI”的落地认知。
刘庆峰在今年的发布会上表示,这既代表着讯飞星火的未来愿景,也包含着“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个性化”的落地方法论。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早已在芯片半导体、智能手机等战略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印证。
就像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在基于安卓开源项目(AOSP)发展十数年后,终需走上自主研发“纯血鸿蒙”的道路;在大模型市场,从掌握底层科学规律、技术与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同样需要构筑防护线。
如刘庆峰所言,若不能解决当前自主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国产大模型应用“无异于‘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他曾在2024年公司年会上宣称“狼烟四起时,总有读书人挺身而出!这一次,是我们!”
人工智能三要素被总结为算力、算法与数据。大部分国产模型供应商更强调算法构建、数据输入/输出环节的安全性把控。除此之外,讯飞还坚持在国产算力平台上研发,从一开始就与华为昇腾生态达成深度合作。
从2023年亮相至今,讯飞星火始终是中国主流大模型中,唯一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通用大模型,并在国产算力平台的基础上研发一系列工具链、中间层产品。
本次升级中,科大讯飞进一步攻克了国产算力训练的两座大山:一是攻克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深度推理训练效率从30%提升至84%以上;二是攻克MoE(混合专家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实现大幅提升。

在刷新训练效率的基础上,科大讯飞还全球首发了“非自回归语音大模型架构”的原创性技术,能够将语音大模型的训练效果相对提升16%、使推理成本下降520%。
“目前,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有影响力的模型是通过国产算力训练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太难了,有太多的‘坑’要踩,还会影响到模型训练(速度)。如果没有真正底层创新的能力,就不敢用国产卡,发现问题也解决不了。讯飞做到了的原因,既有讯飞对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自我期许和自信,也有家国情怀的初心鞭策,还有像华为这样的伟大公司的联手推动。”刘庆峰说。
“更懂你的AI”第二大关键核心是“软硬一体”。乔布斯经常说,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出整机,硬件和软件的整合让客户拥有无与伦比的体验。
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华裔AI科学家李飞飞认为,大模型时代的普惠,也终将走向这一方向:“大自然中是没有语言存在的,你不会从天空中直接看到文字……而真正的智能,是将信号感知、物理以及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的产物。”
借助软硬一体,大模型才能跳出手机、电脑等传统设备,打通与真实物理世界的连接。
目前,科大讯飞已形成了“AI+麦克风阵列”“AI+扬声器阵列”等多个硬件系列的创新技术,并将相关技术落地于智能办公本、AI翻译耳机、AI学习机等各类消费级硬件,以及AI黑板、智能座舱声场iFLYSOUND等B端解决方案。
如果说软硬结合是让大模型在技术的“骨骼”之外长出躯体,个性化则是让大模型拥有记忆,为不同用户提供专属服务。
当前对话式AI服务普遍受到上下文窗口容量所带来的最大对话限制,记忆容量有限。而本次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中首发了个性化记忆能力,能实现长期画像、近期反馈、短期对话和个人资料数据的多源记忆库信息检索和应用。
除去骨骼、躯体和记忆,借助“百变声音复刻”技术,大模型还能拥有可定制的声音。讯飞在发布会现场演示,使用者可一键生成“温暖女生”“霸气将军”等多种风格声音,还用知名企业家余承东的一段公开采访演示复刻了他“说”阿拉伯语、英语的场景。
上述软硬件技术不是简单地互相叠加,而是“更懂你的AI”的一套组合拳。有了这些技术的综合联动,才是真正软硬一体支撑的多模态交互,“我们的AI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APP软件,而是可以走入到我们更有情感、更有深度应用的各个空间中”。刘庆峰讲道。
以办公本为例,在各种能力加持下,它将从一个定位信息记录的电子硬件,转变为用户的“外挂”大脑和便携助理,能够全盘了解用户职业、性格、环境、待办、知识库等所有信息。

凡此种种,让“更懂你的AI”迎来了“+千行百业”的可能性。
本次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展示和推出了多样化行业解决方案,包含“更懂你的AI老师晓悦”、达到等级医院主任级医师水平的专科AI、理解力全面升级的星火智能座舱2.0、支持超过160种人设定制的AI陪伴角色“星朋友”等。

从技术竞速到关系重塑,讯飞星火的AI新叙事
纵观整场发布会,科大讯飞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怎样的人机关系才能突破内卷困局,拥抱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更懂你的AI”是讯飞对此的阶段性回答。「电厂」了解到,这一愿景被定义为讯飞星火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
这也暗合了全球AI发展趋势,从2025上半年开始,ChatGPT、Gemini、Grok等国际领先大模型,逐步开放了历史记忆管理功能以及个性化能力。
有市场人士曾经点评,在2025,各大模型开始将“更懂你”排在了“更聪明”之前。

某种程度上,“关系重塑”指的是AI时代的人机关系、每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也指的是地缘关系。
比如,全栈自研的讯飞星火也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第二种选择”。
数据显示,自2023年入局以来,讯飞星火已经培育出蓬勃的开发者生态。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讯飞方案”的可行性: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872项AI产品及能力,聚集超过968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368.4万,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超过42.6亿,链接超过千万生态伙伴。968万开发者中,有200万是近一年新增,其中智能硬件开发者增长102%,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海外开发者团队数也达到55.2万。
多语言能力一直是讯飞的强项。2024年,科大讯飞牵头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讯飞星火已经支持130+种语言,整体性能达到GPT-5(high)的95%以上,拉美、东盟等地区的14个重点语言效果领先。“今天,中国的AI开发者们只要用讯飞星火,出海再也不用担心‘卡脖子’!”刘庆峰说。
在位于合肥的科博展看到,今年的变化之一是,现场来了很多外国观众。

另一方面,经营业绩也显示讯飞星火正由技术投入期转而进入商业回报期。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科大讯飞业绩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0.78 亿元,同比增长10.02%;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5 亿元,同比增长25.19%。
大模型的浪潮已经抵达。时代的呼唤,正在为科大讯飞所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市场吹来东风。
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而Gartner报告预测,到2026年,超过80%的企业将在生产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的API、模型,并部署启用生成式AI的应用,创造出万亿级别的市场增量。
在未来三年的宝贵窗口期,“更懂你的AI”能否接住“千企千面”“千人千面”的需求?问题仍待时间回答。但机遇铺陈眼前,面向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一片蓝海,科大讯飞已跃入其中。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