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的答卷 写满了四个字

2025-11-27 16:44

过去三年,奔驰在做什么?广州车展给出了答案。在车展前一日的“2025奔驰XX科技创新日”上,奔驰披露了“XX科技创新项目”的最新进展:时速突破360公里的AMG GT XX概念车正式在中国首秀,明年推出在AMG.EA纯电架构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Tomorrow XX”创新科技项目下个月就将在德国总部发布。如此快节奏,呼应了XX项目的初心: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进步。

“XX”是什么?前者象征突破常规、敢于颠覆的创新思维,后者代表跨领域、跨团队的协作模式。随着AMG GT XX概念车的落地,“创新+协作”不仅成为奔驰在电动车时代的两大发展“基石”,这也是“奔驰在新能源时代如何继续领先”这一问题的答案。

“以更快的速度将创新科技带入量产”,梦想在奔驰,总能被实现。2022年,奔驰启动XX科技项目,并推出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三年后,源自该概念车的多项效能理念,已出现在前不久刚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身上。而无论是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AMG GT XX概念车,还是纯电CLA,皆为奔驰“创新朋友圈”的集体智慧结晶。

广州车展首日,奔驰展出的产品阵容让“创新”与“协作”这两大“基石”全面具象化。全新奔驰纯电CLA既有着正宗的奔驰基因,也流淌着众多合作伙伴的科技血液。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协作不仅仅局限于电动车。奔驰多款核心燃油车型焕新上市,展示了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的宽度,以及数字化功能在燃油车上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从高性能概念车、量产电动车到燃油车智能化,在每条转型路径上,奔驰都已经打开上升空间。

从赛道到公路探索新技术边界

对前瞻技术进行投资、探索汽车性能边界,一直是过去100多年间汽车企业的传统。过去三年,当外界将奔驰调整电动化节奏误读成欧美车企要放弃电动化转型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奔驰对于多元化前瞻技术的发明创新一直在快速推进中。

进入电动时代,高性能车型遇到了新的技术命题。如何让一辆电动车在高负载、多场景下依然具备稳定的性能表现?对于这一行业性难题,梅赛德斯-AMG给出了答案。AMG GT XX概念车打破了传统纯电高性能车型性能、耐久不兼得的矛盾,是首款搭载源自F1®驱动科技的纯电车型,最高车速突破360公里/小时,已跻身全球最快车型之列。

AMG GT XX概念车应用多项前瞻科技,除了源自F1®的电芯直接冷却技术,由三部轴向磁通电机与全新高性能电池组成的驱动系统,颇具革命性。与传统径向磁通电机相比,轴向磁通电机仅需1/3的重量和体积便可输出同等功率。据悉,该电机将在奔驰自有工厂内生产,约100道工序中有35道为全球首创。

电池系统方面,AMG GT XX概念车采用全新四元电池、电芯直接冷却系统和800伏高压架构三项核心技术,是AMG“将赛道科技带向量产”的重要成果。此外,AMG GT XX概念车还搭载了空气动力学、人车交互、创新材料方面的诸多前瞻技术。

通过轴向磁通电机、电芯直冷技术和兆瓦级充电,AMG GT XX概念车在意大利纳多赛道用7天13小时24分钟07秒的时间,行驶超过4万公里、刷新25项纪录的极端方式,证明了其电驱系统的工程成熟度。

在奔驰的计划中,这些前瞻技术的快速量产将保证奔驰在电动时代继续成为性能车的引领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表示,“AMG GT XX概念车带来了许多突破性技术,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技术都会投入量产。AMG.EA架构的首款量产车型——AMG全新高性能四门电动跑车将在明年量产,很快就会来到中国。”

作为“XX科技项目”的第一个成果,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已经将部分成果量产,刚在中国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采用了与其同源的多项技术,并衍生出采用创新化学成分的高压电池和同级唯一的电动两挡变速箱,实现同级唯一低于11千瓦时/100公里的超低能耗(10.9千瓦时/100公里),在量产车中印证了“能效就是硬通货”的理念。

“用概念车拓展行业边界,以量产车落地创新愿景”,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表示,可以看到,奔驰正致力于缩短新技术从赛道到公路的距离。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奔驰正通过在电动化顶端的技术突破,来获得新的技术领军地位,并以此“自上而下”地赋能整个电动产品矩阵。这避免了在主流市场陷入价格战,而通过能效、耐久性、安全等差异化优势来获得竞争主动权。

XX创新科技项目里的每个项目都聚焦不同的前瞻技术。据奔驰透露,第三个项目是Tomorrow XX,旨在探索脱碳和循环经济前瞻科技的边界。下个月,它在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正式发布。

重塑燃油车价值体系

如果创新仅聚焦在新能源领域而忽视燃油车,那么前瞻技术的研发也将失去支撑。因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燃油车仍将是包括奔驰在内的众多车企的业务基盘。

广州车展上,奔驰展示了多维度的创新。一边是AMG GT XX概念车以刷新25项性能纪录的硬核科技,探索着高性能电动化的边界;另一边,是C级、E级、S级等核心燃油车型的“智享升级”,以价值数万元的配置提升,稳固着当下的市场基盘。

这正是奔驰“油电同行”战略的深度落地,也是应对中国复杂、多元化市场趋势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并非简单的过渡方案,而是基于技术自信的客观判断。因此,当行业将目光聚焦于电动车的“马力竞赛”和“冰箱彩电”时,奔驰却集中展示了燃油车在智能豪华层面的升级空间:提供更精进的智能与舒适体验,以及更丰富的车型选择。这一升级行动覆盖长轴距C级车、长轴距与标准轴距E级车、S级轿车,以及GLB SUV、长轴距GLC SUV与GLS SUV等核心车型。

最典型的例子是长轴距C级车,不仅全系换装了M254 2.0T发动机,还标配了智能泊车和可加热座椅。此外,C 260 L运动轿车及轿车、C 260 L皓夜运动轿车标配了导航辅助驾驶(覆盖全国范围高速路段与城市快速路段)。此次升级将豪华燃油车的竞争拉升至“智能座舱+驾乘质感”的全面体验。同样,奔驰E级车和S级轿车也都升级了导航辅助驾驶,带来更丝滑的人机共驾。

显然,奔驰已经做好准备,迎接燃油市场新的竞争逻辑,以“智能燃油车”的产品力来重新标定品牌价值,巩固其在主流豪华细分市场的统治力。同时也通过将“油电同智”、“油电同质”的理念落地,消解消费者在“油”与“电”之间做选择时的顾虑。

构建创新朋友圈

科技日上,段建军对“什么是XX”进行了解释,称“XX”分别代表了创新思维和跨域跨团队协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创新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协同,并以更快的速度将科技带入量产”。 

奔驰方面强调,创新并非“单打独斗”,更不“闭门造车”,而是构建创新朋友圈,与各行业头部企业携手合作。AMG GT XX概念车就是协同创新的成果,研发和测试阶段有跨部门的高效协作,诸多创新科技如LABFIBER生物科技材料、AR竞速头盔等,则都是与外部跨界团队的携手成果。

这种跨界协作的“创新朋友圈”在中国更为广泛。目前,奔驰的本地研发体系已经涵盖了从智能化、电动化到材料科学各环节,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宁德时代、Momenta、思必驰、清华大学等,其中全新奔驰纯电CLA是首批“集大成者”,其搭载了由奔驰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由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的语音交互功能。此外,奔驰全球研发网络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高校协同创新,全新自研的操作系统MB.OS也是邀请行业顶尖伙伴共创的模式。

这些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在“奔驰标准”下的共同研发,Momenta就曾“吐槽”过“奔驰标准”之严和对细节要求之高。但总体而言,奔驰正以一种更开放、更敏捷的姿态融入中国科技生态。

以更开放的态度拓展“科技朋友圈”的同时,奔驰也在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举措,在中国社会层面扩大“公益朋友圈”,让品牌的影响力润物无声。

作为最早一批投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国际汽车品牌之一,奔驰依托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建立起体系化、专业化的公益平台,与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清华大学等公益伙伴一起,在华累计落实公益项目近百个,累计公益投入超3.6亿元,惠及超1亿人次。

今年是奔驰星愿基金15周年,奔驰的公益思路也在进一步升级,致力于充分发挥奔驰品牌的号召力,做“影响力公益”,继续扩大多元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建公益影响力与号召力,实现社会价值与品牌使命的协同共进。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道路安全共建、青少年教育等多个领域,奔驰都在持续深耕。

今年10月,星愿基金宣布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为期3年的公益合作,这也让奔驰成为唯一一个对首批五大国家公园实现完整公益覆盖的跨国企业。11月4日起,星愿基金公益支持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系列特展中的考古类专题展,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集中展示星愿基金支持故宫造办处5年来的考古成果。道路安全共建方面,今年还是奔驰全球领先的儿童道路安全项目“安全童行”进入中国的第13年,项目已经走入全国210所学校。奔驰的公益影响力正在持续辐射更多的人群,创造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此次广州车展上,凭借具备前瞻性的概念车、拥有更强竞争力的量产车型,奔驰转型答卷上写满了创新与协作,相信这四个字也将让奔驰在中国“加速奔驰”。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