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监管之惑 “国有”虚置之殇
鲁宁
2011-05-23 16:2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鲁宁/文 上周五,国家审计署针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17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的新闻报道出炉。国人从中读到了滥发奖金、工资、福利、年金、房补等肆无忌惮,领略了超标准计提员工社保、医保的“幸福生活”,也领教了央企投资决策无序、无度、无章法所导致的巨额亏损。

由于针对17户央企的审计报告并未全文公开发布,人们所读到的央企财务收支滥殇,显然已经过多道环节“过滤”。可就这么着已经够触目惊心啦!举个例子,只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远洋、中国南方电网三家央企,因薪酬福利管理混乱无序所涉及的涉案资金就接近50亿元人民币。

央企目前依然超过百余家,这回的审计无非是“抽审”,若来个“普审”,肯定还会审出更多的“盗守自盗”来。推而广之,各省还有省企、各市还有市企、各县还有县企,若把县以上国企的财务帐本都拿出来晒晒太阳,全国舆论的集体愤怒足以把维系各级国企的体制“烤”脱一层皮。

央企的外表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越来越光鲜,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它们更加趋之若鹜。然而,这只是央企的外表。央企还有不为常人所察的阴暗里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成语,用来刻划真实的央企十分贴切。

由于央企“出格”事儿干得太多,这些年它被舆论集中质疑炮轰的频率越来越高。每当央企被舆论逼急了,总有机构和高官尴尬地站出来为央企作苍白辩解。最近的一次雷人的辩解来自国资委责任人,他居然把央企比喻为“全民的银行储蓄……”

“麻雀也懂得的储存三日余粮”——故,甭管是富豪还有打工者,或多或少总在银行有点儿存款。如果我们个人的存款被银行员工私分了,那是怎样的情形?这当然是假设,可该假设足以印证众央企是“全民的银行储蓄”之荒唐。请问,倘若众央企的确是“全民的银行储蓄”,那么,作为这家“全球最大储蓄银行”的众央企,怎敢私分全民的储蓄?!

央企是中央政府的脸。若把话说得更直白些,央企是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外化的“经济形象”。应该说,今天的中央政府和执政党都是要“脸”和渴望巩固“执政基础”的——明知针对部分央企的财务审计内容,哪怕只从新闻报道中稍作披露,肯定会引起舆论大哗,却偏偏要让其稍作曝光,就足以说明该判断是可以成立的。

遗撼的是,“主子”要“脸”要“巩固根基”,可底下的央企非但不给“主子”长“脸”,反而一次次让“主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丢脸。而且,每次“主子”因不争气的央企受到羞辱,总要在出事央企中“杀”几个“赖阿毛”以儆效尤,但问题却总是根治不了不说,反倒越审越多,越“杀”越甚。

问题不在于法制不彰,不在于思想教育无效,也不在于“主子”不够果敢。而在于不作伤筋动骨的改革,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扣”。笔者将其概括为:央企监管之惑,“国有”虚置之殇。

央企的产权定位叫“国有”——所谓“国有”就是全体国民共有。可是,六十余年来,“国有”对全体国民而言始终处于虚置状态。否则,上文所及的17家央企岂敢私分“国有”?!

现实中的所谓“国有”,其实是各级政府所有。说白了,哪一级的国企,就是同级政府的钱袋子罢了。

于是乎,政府监督国企,其性质就如“自己监督自己”。这样的“自监”形如一人抓住头发想把自己提离地面,完全是一种空想乌托邦。反过来看,这种“自监”无效还在其次,必然会演变为“监守自盗”……

政府部门乃中国腐败高发地带,可政府内部不缺监察机构,党内也不缺纪检委。每一家国企都是辖地内的“小政府”,国企内部照样机构林立,行政监察与党内纪检一应俱全。可结果又怎样?答案很简单,政府既然无法通过“自监”遏制腐败猖獗,又如何指望众国企不“监守自盗”?!

国人的愤怒会很快平息下去。明年某个时候,针对国企的审计报告仍会出炉,但审计项目和内容很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国人将被新的“央企腐败”所愤怒,然后再一次平息愤怒。如此反复“逆循环”,要么虚置的“国有”最终被“实置”,要不“逆循环”最终被“取代”……如此而已。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