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2-25
作者:张晶

焦雄屏:这是一个超越的时代(1)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晶 2008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告一段落后,焦雄屏带着大陆导演谢飞去看了赖声川的新戏——《宝岛一村》。

在焦雄屏的描述中,这是一个关于“眷村文化”的故事。“很多大陆人对这段历史是完全陌生的。”焦雄屏感觉,大陆和港台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相互了解。“我一个台湾人带着大陆人,在台北最好的剧院讲给他听,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她眼中的台北正是这样一片土壤,在这里,多种华人文化可以相遇、碰撞、交融。在她看来,诞生于这片土壤的“金马奖”也是如此。“不同于金像奖和金鸡奖分别侧重香港和内地,金马奖是两岸三地惟一不具‘排他性’的奖项”。

2008年金马奖的获奖名单,用焦雄屏的话讲,可谓“三地鼎足”——大陆、台湾、香港影片,各有斩获,共撑场面。她也因此感慨金马奖气量渐宽,“说明了金马奖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在《海角七号》票房压力之下,依然将大奖颁给了《投名状》;而票房在台湾并不理想,可能受到意识形态干扰的《集结号》,却仍旧捧走了影帝和若干奖项。

焦雄屏所扮演的,也正是这样一个融通两岸三地的角色。2007年,金马奖一度陷入主席人选难产的尴尬,李安、侯孝贤、张艾嘉纷纷礼让,不善推辞的焦雄屏,在离金马颁奖只剩7个月时,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她的身份又不单单如此——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所长、制作电影、写影评专栏,而“一份金马奖工作的量,就与四份工作相当”。

在担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两年之后,焦雄屏渐渐萌发了退隐之意。对于台湾电影的未来,她或许有更多的话留待日后在文章中去讲述。

为时代拾遗补白

焦雄屏的职业生涯见证了台湾电影二十年来的盛衰起伏。上世纪80年代,她的影评成为台湾电影的风向标。当时因为“报禁”,整个报纸不得超过三大张,一篇文章引起的反响,远远胜过现在。“我说电影好,电影就大卖,稍微说一点电影不好,电影老板就恨不得自杀。”后来她不愿意总是自己做 “一言堂”,就找些欣赏的年轻人来写,但捅了娄子惹得片商恼火了,最终还是由她帮忙来扛。而那个时候,她也只有27岁。

当时焦雄屏搞了一个“台湾十大电影选拔奖”,侯孝贤因拍摄琼瑶的爱情片《在那河边青青草》得奖。很多年后,侯孝贤还对人讲起,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奖项推动了他在风格上的探索和转型。

她所做的工作,正是为时代拾遗补白,为人们对华语片的粗浅了解,注入更为丰富的养料。

早年间,每次从大陆回台湾,她都会带很多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这也使得在海关常常遭遇麻烦。工作人员看到那些简体资料,直称“匪书匪书”;而为了逃避检查而脱掉封皮外壳的胶片卷,常常不留意,就从衣服和口袋里滚落了一地。她家中也常常举办小型观影会,这也成了她推动两岸电影交流的最早尝试。

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那时候带回来的是 《黄土地》、《盗马贼》、《高山下的花环》,如今她会带《李米的猜想》、《五颗子弹》这样的片子给电影专业的学生看,“他们需要了解内地电影人在做些什么”。

有人评价,电影界少有人可以像焦雄屏一样,横跨影展、影评、发行三界。正是在不同位置间游离,使她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回台之后,她不安于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失语,开始渐渐成为国际影展的重要推手,“电影教母”的名号也由此而来。但后来发现,台湾影片渐渐走出的“影展路线”,造成了另一种效应,“得奖成了‘票房毒药’,观众会说,拜托不要得奖,我们都看不懂”。

提及扶持年轻人这个问题,焦雄屏也表示自己一直竭尽全力。她记得当年参加国际影展,就连夹克都是她帮着买。“现在要给他们打个手机,有的需要中转十多个助理才能够通上话。”后来一些人“违背合约精神”也让她懊恼。“那么多导演都得到我帮忙,至少帮的那一刻我还是尊敬他们的。他们现在的变化我就不负责任了。”

 1  |  2  |  3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