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创造?
论坛的另一个主题是创造本土奢侈品牌,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讨论的来宾包括几位中国本土品牌的掌门人以及复旦大学专业研究奢侈品行业的教授卢晓。话题大多数时候是游离的,核心并没有集中在预先设定的如何创造上,而是围绕着有没有和能不能。
所有的来宾都能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奢侈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基于我们的文化之上,奢侈品在成为商品之前,代表的都是某种尊贵的生活方式,中国并不缺乏基础,只是如何将通过文化输出达到赢利目的。在这方面,国际品牌显然经验丰富,在去年年底,爱马仕低调收购了一个名为“上下”的中国品牌,整个产品线的生产全由中国设计师负责,元素与材质全部来自中国。
中国品牌的确也做了努力。在近几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东北虎都会“复活”出国人闻所未闻的国宝级丝织技术用于时装的设计当中,舞台装饰和整体风格沿袭了中国盛唐的奢华之风;而依文集团的夏华花了三年时间,在莲花池公园建了一个古典的建筑,展示传统文化大师的技艺,并成为时装的灵感。但无论如何,在设计水平并不高的中国本土时装周上,目前为止,中国品牌能收到的最高评价仅仅是“太像大牌了”,这到底又是谁的悲哀?
卢晓认为奢侈品品牌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国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这一方面我们显然先天不足。而东北虎董事长张志峰所遇到的问题似乎更能说明这种心态下的畸形——为了让国际奢侈品品牌能入驻商场,人为制造繁荣或者高端的印象,商场业主往往主动降低租金、送装修甚至减免一段时间的租金,这些优惠政策对于国内品牌而言,无疑是另一个天花板。
上海著名私人会所雍福会的董事长兼设计师汪兴政曾经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早年间还创立过一个男装品牌,现在的他无心在奢侈品行业分一杯羹,一个品牌从创立到赢利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他曾经去江西景德镇考察,陶瓷灯具非常漂亮,包装一下也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前提是,“你必须呆在那个地方,研究那些爬满苍蝇的灯丝”,他说,“我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了”,雍福会的成功带来的名利收益足够他拥有非常体面的生活,或许可能是置身于外部,他的观点犀利且直接,在他看来,中国奢侈品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大众审美水平太低。他并不讳言,“大众”这个词包括现在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所有从业者。
“他们要明白,一代资本创造不出奢侈品的,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未来在富二代身上。”在他看来,奢侈品毕竟不同于大众消费品,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弥补起步晚的缺点,“他们见过、用过最好的,才能期待他们创造出最好的。”
且不论对错,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这或许是最为感性的一番话。奢侈品从来都是一个感性的行业,从产品本身就非常的个人化,只是所有人都从理性角度研究各种可能性。对于尚处游戏初级阶段的中国市场而言,任何观点和策略都只能是盲人摸象,除非全都摸完了,才能知道这个象是什么样的。奢侈品在中国是现在进行时,作为从业者来说,要继续了解消费者,不应该那么急急忙忙下结论。
或许,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不是这场论坛的目的,正如汪兴政所言,奢侈品遭遇到资本市场之后,其实就是一个谎言。我们错过的是奢侈品产生的最佳时代,今天的资本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盈利性产品,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再去生产出一个像样的生活方式。
- 时尚联姻:不仅仅是票房 2010-04-08
- 尊严有害于爱情 2010-04-07
- 自负的舌头 2010-04-07
- 银光闪闪的乔治杰生 2010-04-06
- 环保不差钱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