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品牌之争
朱冲
2010-11-18 11:2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朱冲/文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广州亚运会因为在中国本土举办,其商业价值甚至不输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会。

的确,从广州亚运会体育品牌竞争之激烈就可见一斑。安踏,作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独家包揽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服和领奖服,即中国军团所有的获奖选手在登上亚运会领奖台时,都将穿着安踏提供的领奖装备;耐克的赞助阵营中则有着亚运军团中最引人瞩目的中国男篮和拥有刘翔的中国田径,他们在比赛的时候将穿着耐克的装备;同样最受关注的中国足球和最有传统的中国女排,在比赛时的装备由阿迪达斯赞助;另一家中国体育运动品牌李宁,则赞助着中国成绩最好的六支金牌“梦之队”:中国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跳水队、射击队、体操队和举重队;361度则是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赞助着数十万志愿者及亚组委官员、裁判;还有剑走偏锋者,比如361赞助朝鲜,乔丹赞助蒙古等队……

广州亚运会赛场,就像北京奥运会一样,再次成为体育品牌的必争之地。只是区别在于,北京奥运会唱主角的是国际品牌,而广州亚运会换成了国内品牌。

丁世忠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各级运动队的装备赞助大多被外国品牌包揽,比例达80%左右,而如今,国家体育总局旗下各级国家队的装备有80%左右由中国本土品牌赞助。丁世忠认为,这是中国体育品牌大力发展的最好证明。

的确,最近几年中国体育品牌获得了很大发展。但这个趋势的改变应该还有一个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是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中心,所以各大国际品牌重视中国市场,抢占各级体育运动资源。但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市场重心发生变化,国际品牌逐渐离开中国市场。这样的客观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中国品牌如今的反击机会。

竞争如此激烈,效果到底如何?丁世忠表示,要根据各个品牌的需求来审核赞助价值。央视广告部负责人也表示,正是因为竞争如此激烈,所以才更显得参与的重要性,否则各个商家都参与,唯独你不参加,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大品牌占据重要赞助资源的时候,更凸显出其他品牌在夹缝中生存的压力。不仅赞助资源被瓜分,需要另辟溪路,销售也同样如此。当这些品牌在国内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时,其他品牌则把目标瞄向了东南亚、亚非拉等地区。所以,尽管在国内看不到太多的占有率,但它们同样年销售额数十亿,纷纷在香港上市。中国制造的奇迹再次得到验证。

而就在几年前的中国,体育销售市场还一直被国际品牌霸占,但短短四五年的时候,中国体育品牌不仅收复失地,还开始在国际市场展开反扑。目前,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本土品牌的占有率已经从四五年前的20%旋升到70%。有点像汽车、高铁等行业,先是外敌入侵,随后逐渐被消化吸收,然后开始发起反攻。洋退民进的现象还会在哪些领域上演?

说实话,除了在二三线市场因为运动人口的扩大而加速销售外,要想真正达到反攻的局面,本土品牌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科技含量的运用、品牌形象的提升,特别是设计。为什么我们号称聘请了很多国际化的设计师,但本土品牌的产品怎么看都还是有国际品牌的影子呢?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占据的只能是低端市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