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商务生活 > 电影
天然聊球

对话王中军

    
作者:郭娟
发布日期:2007-10-23
EO:你最早开始这个公司的时候是怎么分析这个市场的?当时好像还没有一家大的民营公司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王中军:没有分析,一个方面这个行业当时确实没有有规模的民营公司。也有民营公司做这个,但是当时97、98年,实际上所有的民营公司都没有执照,都没有国家给的许可证,比如电视的叫甲级电视许可证。当时民营公司都没有,不过其实民营公司已经做了好多年了,挂牌来拍,跟北影啊,紫禁城啊或者上影。我进这行蛮偶然的,确实没有分析过整个行业,因为我觉得当时行业也没有什么可分析的,我对商业也没有什么判断,只是觉得两个条件比较成熟,一是资金上,以我当时的资金状况拍一两部戏应该没有问题;还有就是我介入的第一部戏是拍了个电视剧,这个电视剧我读了下剧本,以我当时的主业,广告这个行当来支持我这个电视剧的经营基本没什么风险。当时的电视剧的经营模式是拍完电视剧卖到电视台,电视台给你换回广告,你去把广告卖掉,跟现在电视剧的赢利模式不一样,现在就是卖片。所以和自己的主业还是可以挂上的。出于这两个原因才进入这个行里来。
EO:当时并没有想到做到现在这么大是吗?
王中军:完全没有。基本应该说是没想。没有想说我未来会怎么样。我当时刚刚做生意也没有几年嘛,三、四年时间,公司规模那么小,不像现在,现在这个年轻人或者是创业人,因为现在主要要是有风险投资的概念,所以每个人在做自己的事,游说风险投资的人的时候他得把自己的赢利模式,展望未来的规模做一个报告。我们那个时候没有那个问题,我们当时都是自己拿自己的钱,做生意的目标基本都是养家糊口,跟找一个工作一样。你是自己干还是给别人打工,不外乎这两种选择。我自己就这些钱,做到什么程度,走一天算一天。所以到97年我开始进入影视行业的时候,我的公司规模也没有让我去想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事,基本是这种情况。
EO: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的呢?从九几年到现在已经是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变化。
王中军: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准确时间应该是98年,这八年的发展速度,不光是我们公司的速度,中国整个经济、市场的环境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后来有了vc,有了强势的经济媒体,这两块我觉得对中国经济的推动都是很有影响的,vc它是看重了一些创业人的前景,很早把钱投进来,帮助它完善公司的结构和给它设定一定的目标。因为vc贸易是ipo,上市,再就是卖掉,如果没有ipo的可能也卖给比它更的啊的公司。所以它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我觉得这是近几年对新经济推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专业的财经媒体,媒体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比如说有记者采访我,我只是说了我的一些想法,它可能会把我的想法归纳得相对准确,或者甚至提高一步。所以这两个方面促使我在做经营方面比原来成熟了一些,做每件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规划。但规划肯定不会是都形成报告那样,因为我的公司比较简单,刚开始就纯粹自己的公司,我们的董事会也都是形式上的董事会,因为要注册,但这个董事会并不行使董事会的权利和职责。真正经营这个公司的就是我和中磊。这个决策过程也决定了我没必要写报告,主要就是我们俩谈。到了后来,也就是这两三年来,我们的公司在治理上越来越规范。规范的原因我想还是股东结构的变化,股东的变化对一个公司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有的时候股东复杂了可能使得一个公司变得没有力量。但有的股东机构复杂之后把这个公司做得更合理了,不外乎两个出路。我觉得我们公司从tom进来以后,包括马云进来以后,确实是有董事会了,我还是最大的股东,我是董事长,但是现在我必须得向其他股东负责任,做每件事的时候会有一些报告。我的股东也不太爱看报告,他们更喜欢交流,一些小的动作他们都不会干涉。比如上哪个戏,哪怕投资很大,基本上都由我们经营团队来决策;其他比如兼、并购啊,吸引新股东或者去买一家新的公司,这时候我们会给其他股东通报。我们所谓的计划和分析市场是逐渐形成的。
EO:跟新兴的公司有什么区别?
王中军:没什么区别,进这个行。我觉得我们自然形成的和上来就规范的
EO:你会担心自己的观念落伍吗?
王中军:现在不担心吧。我现在自己的感觉还是我走在了中国娱乐行业的最前端。当然也有公司有些招我一看我没用过,但大多数我还走在了最前面,市场占有率比较好,品牌也比较强,如果我发现自己跟不上趟的话,按我的性格应该是那马上找个人吧,我自己创业的公司,我当不当ceo其实无所谓,如果现在有一个好的ceo,我现在就可以不当了,一直这么想的,可能和自己的生活习性有关系,我不是一个很努力工作的人。(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我们的客户,葛优是我们长期合作的艺人,把他们搭在一起让大家都满意)
还一个我性格很大的优点是接触新事物,调整自己的喜好。我们买音乐公司才两年多,华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中国民营公司里最好的一家音乐公司。杨昆、羽泉、张靓颖都是我们公司的。这里还是有一些说不清楚的经营概念。说清楚应该是我们经理们的事,他们每年做财务规划、预算和年底的财务审核结算。我觉得我不需要说清楚,把公司结构做得好一点,每个人在他的位置上完成他的事情,我觉得就够了。
EO:那么华谊是怎么把电影圈也好,音乐圈也好,其中一些很活跃的人拢在一起的?
王中军: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巧合,冯小刚就是我们拍了他的电影以后,那部电影也是给了我一些机会,刚开始投《没完没了》的时候我是小股东,只有30%的股份,当时有三家投资,当时一家资金上有问题,一个电影开拍后遇到资金的问题还是压力满大的,导演也很着急,很偶然地跟我说了一句,我就说我把他的钱投了,把股权转给我,这样很巧妙地我就变成了大股东。之后那两家公司说你既然是大股东,那你就经营吧,当时大家还都不会经营,谁拿着这个也不好做,所以后来那个戏商业上的操作基本上都是我们华谊做的。相对来说还不错,当年卖了3000万票房,当年的票房冠军。当时电影基本上都不赚钱,不赔就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小刚的合作关系。
怎么把明星吸引进公司是分阶段的,到了陆川就是更新的情况,完全是新导演,什么公司给他投钱他都愿意去那个公司,就更没有问题了,就是我喜欢那个剧本。你看我这一摞剧本,都是新导演,你会看到一个新人对投资人的那种期待。“衷心地希望与您公司合作,作为中国电影最成功的出品人,您是我的偶像”这些带着些吹捧不?也可能他就是一个新人,他就是希望你给我出钱,“您多次的举措证明中国电影是会有辉煌前景的,拍电影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惟一的快乐,我愿意追随您,拍中国人喜欢的和国际认可的好电影,为中国电影尽一份力量”,就是一个新导演他希望打动你,当时陆川就是这个状态,一个剧本拿了两年多,转了很多家公司,没人投,正好有一个机会这个剧本放在我桌上,我正好读完了,我很喜欢《寻枪》这个剧本,结构很好,我说这个戏我可以投,我马上把这个导演约过来,当时陆川的状态满紧张的。
到后来这些歌星们,包括电视剧像张纪中这样的大制片人们,我觉得到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品牌了。现在都是带着目的谈,比如我们的音乐公司,战国音乐就是一个小的音乐公司,我们觉得它这几年做创作歌手做得不错,我跟他谈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收购。他们挺高兴的,做了那么多年都是艰苦地爱好音乐,没赚过钱。音乐公司就是,我们买一般最低是70%,绝对控股。就是收购这样的公司,再加上华谊这几年在娱乐行业的品牌,跟他谈的时候是带优势的。如果没有华谊这个品牌,原来的战国音乐能把张靓颖签进来的可能性不大;像羽泉这样的每年出一张专辑,他也没有这样的投资能力。这就是优势互补,我们买了一个创作团队,再加上公司的品牌和资金,迅速把这个公司做大了,现在基本可以跟四大抗衡,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不比他们低。张纪中这个也非常明确,我们公司多年来在电视剧是一个弱项,我们拍过,但是一直没有特别大的站得住的电视剧,这对一个影视娱乐公司来讲确实是个缺憾。怎么样把它做好呢,其实是一个概念,我在董事会上说,应该走电影的路线,就是高端人才。不惜代价。我列了一堆人,什么代价,如果我们愿意付出这个代价会为公司带来什么,起码我们的电视剧会很强。这是两年前的事,我们的董事会对我的想法比较认同。这也是品牌的力量,他也不是随便哪个人约他他就会谈。我带着很成熟的想法跟他谈,大概两个来回。一个月都没有用,所以有了今年的大戏《鹿鼎记》,第一个谈成了我立刻掉个头去谈下一个,有的人到现在也没谈成,像赵宝刚、张国立。双方的需求不一样。但有那么多人才,我觉得电视剧比电影的人才多很多,因为电影还真没谁可谈。(张艺谋)电视剧同档量的导演和制作人太多了,因为电视剧是中国市场的,天天就是三十几家电视台。中国电视剧进步非常快,早就比台湾和香港好多了,你可选择的目标很多。康红雷加入公司了《士兵突击》,柳云龙演的《功勋》,现在是《末路天堂》。实际就是人才的问题,一个就是品牌,他们愿意加入公司旗下,觉得满荣幸的,或者至少不丢人;第二就是有资本,你真的有钱,张纪中每年只拍一部戏,但他每部戏都是五千万,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剧,没有比他更贵的,也没有比他卖得更好的,公司至少每年有五千万来支持他的创作。就跟冯小刚一样,冯是一个亿的标准。你有真么多的导演,你必须有这么多的资本去支持。我觉得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让利,你作为一个老板不会让利,你怎么聚众,中国的古话讲,散财聚众。所有有这么多明星加入华谊兄弟来,他们是“兄弟”的一部分。由于公司越来越专业化,管理也越来越专业化,基本不是我在管理了,我这个ceo是虚的,实际上是我弟弟,他现在是一个执行总裁,再就是我们的财务总监cfo,这两个在公司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我们买这个公司值不值得,它为公司带来什么,它支撑了公司利润的多大点。我们的电视剧公司,我们的电视剧公司,独立的公司有两家,天音、天艺两家,本部有两个工作室,张纪中工作室和李风工作室,还有一个本部的第一工作室,严格讲有五个公司在做电视剧,每个公司原则上每年不超过一百集。我认为一个制作人做一百集之上就开始有问题了,这是感觉上的,跟制作人谈,问他你拍到多少集最精,他说六十到八十吧,这只是我们一说,财务上还有严格的控制,有的导演拍到六十集还要拍,我觉得一家公司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就是要有一些硬指标,就是再好也不能拍,有规矩。我们五个公司,每年四百集的话,那就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了,只用了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个方法是可以copy的,如果张国立加入,又帮我完成八十集。但这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做到了,就是他愿不愿意加入你,你具备不具备这个品牌价值,你有没有那么多钱给他,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电视剧和音乐都是这种方式,可以做一个复制。我们的经济公司也是,为什么我们经济公司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就是经济人,一个经济人带五个艺人,一线艺人,一个人带;带二线的可以带五个。还是又回到品牌价值,明星为什么愿意进华谊,最大的优势是品牌。最近的林心如和苏有朋,他们说加入华谊很荣幸,我觉得五年以前港台艺人不会说这种话。他认为华谊是一个大公司,现在去香港和台湾,同行认为我们是大公司。六年前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新公司,但现在已经可以和那些做了多年的公司在一个层面上合作和竞争。这是本土的优势。
EO:当时是怎么买到西影华谊的股份的,之前发行公司国家是不允许民营企业参股的。
王中军:那也是巧合,人做生意都是一个机遇,可能某个原因促发你去做一件事情。当时美国的哥伦比亚正在跟我们谈我们公司的股权问题,他们当时要买我们公司30%的股份,但美国公司很规范,总觉得我们公司的结构上缺一块,缺一个渠道,缺一个发行,说你们如果能有一个发行公司的话,你们公司的价值会更大。这都是学来了,国内一问,国内只有国有的公司,中影肯定不能买。当时西影的厂长叫张培民,我就跟他说,发行公司有没有可能我们参股。当时华谊已经有一些知名度了,而且和西影合作过《天地英雄》,他也知道我们公司的人是干活的人,而且他们的发行也是在赔钱,没感觉那个公司是个很值钱的东西,但它有执照。但一咨询国家政策,这种公司不允许民营控股。结果是44%。议价。我们坚持几个原则,第一总经理我们派,我们经营虽然我们不控股,西影可以。他们要坚持品牌,所以叫西影华谊。我们经营,这是个最大的问题,我既然买回了这家公司,就得能控制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构。其实不到两年时间,政策就放开了,民营可以控股,我们就跟西影谈,说我们可不可以买到控股权,西影也很大度,因为一方面我们第一年买过来就赚钱,我们的经营很透明,所以后来又让了我们10%。现在预备买到75%。
EO:你觉得民营参股发行公司给这个行业或者你们公司带来了什么呢?
王中军:这方面,国家的政策放得非常快,现在民营公司自己做都可以,就是一个瞬间的花丝。对我们公司,我现在想起来,非常感谢索尼,索尼当时买我们的公司没有买成,但是它在我们的结构上提了很多建议,促成我们很早就进入了发行,又促成了华谊拍戏怎么办,原来我都是委托给紫禁城,我不清楚发行的那个过程。我们的总经理是我的兵,这又不一样,我们这个总经理已经做了好多年了,很能干,我也给了他很大权,我的性格是200%的信任,给他们很大空间,现在发行公司做得非常好,今年有三亿多吧。就是帮我们完善了一个结构。我们公司结构这两年完善得很快,还是回到前边两点,一个是品牌一个是资本。现在随便买一家公司就是几千万,这几年我们买了发行公司,音乐公司,经纪公司,电视剧公司。我们现在准备买一家电视综艺节目公司,你想想和我们产业链完全都是通的,我们就买跟我们产业链有关的,我们的资本能负担得起的,他们的利润又能支持集团公司利润的。
EO:综艺节目这块会不会有点晚?
王中军:买一个好的呗。这没有什么晚,中国好的综艺公司,买前五名里的,买一个最值的,把品牌加进去,把公司的娱乐资源加进去,迅速就可以做大。没有什么可晚的,除非是我不懂的行业。比如电视剧,五年前做和现在做有什么区别呢。五年前让我一下做五百集我也没有足够的钱,五百集按四十万一集要两个亿。我们去年做了一亿八千多万的电视剧投资,五年前我们干不了这个,但我们去年有了这个能力,我觉得还是干自己有能力的事。2006年,十部,总预算一亿八千万,这个数到了2006年我才敢想啊,刚入行时根本不可能。我们这几年发展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品牌越来越强了,也确实是赶上了国内娱乐公司品牌都弱,国内这个行业是有行业,但没有旗帜,没有形成几大,其他行业都有,这个行业有几千家娱乐公司,但没有“大”,所以我们在迅速把自己做大了,我们最好的机遇是在这儿。再就是我们的融资,人家买你的时候肯定是因为你最有前景,我们做了三轮的融资。第一轮严格讲不能叫融资,我们跟太合的重组,就是朋友之间,很初级的,但对华谊很有帮助,资金翻了一倍。最重要的是2004年那次重组,tom那轮拿了一千万美金进来,27%,实际是公司的价值的一个大的跳跃。一年后更厉害了,马云他们拿了一千两百多万美金进来,只占了公司百分之十几。这两轮拿下来了两亿多的现金,公司的资本信用就好了,贷款信用更好了,对等融资也能融个几亿人民币。我们拍《夜宴》、《集结号》、《鹿鼎记》全都拿到了银行贷款,这是个巨大突破。我们最近做的做的一次大概是两千五百万美金,这应该是上市之前最后一次融资。我还是绝对控股。银行贷款的信用额度更大了。这种态势有了,就有了绝对优势,良性循环。
EO:这对一个公司来讲,肯定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放大到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大”对整个行业的生态来讲是一件好事吗?
王中军:其实是件好事,不会只有一个大,中国一定要有五大到八大,只是它没有迅速形成,虽然新画面只拍一个戏,但它规模很大,它一个戏可以卖两个亿。但它不是年年都可以,它只在电影上跟华谊像,它一部戏非常强势。它的弱点是做不到一年一部。我们今年有《夜宴》、《墨攻》、《宝贝计划》、《情癫大圣》、《鸡犬不宁》,一部弱还有四部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阶段,一两个先冒出来,其他的通过重组、兼并,这个过程不是谁故意要这样的。我觉得对生态是积极的,没有人先做大,都是分散的,大家看到大集团作战的优势就会去效仿,形成了几家之后中国电影就好了。现在媒体总在抱怨,中国大片太类似,占领中国市场太多,这是好事,没这几部大片,中国电影还叫电影吗,一个片子只有一百万的票房,谁看到过这些电影啊。今年我认为中国前五名占50%到60%的票房。这就是现实。市场经济,放小电影没人看,我自己拍过小电影,《鸡犬不宁》放了一个月,五百多万的票房,《夜宴》一天一千五百万,难道是我的错误。是观众不看,观众都是这么说,太多小片在放了,没有人看。
我觉得大片还是有震撼力,是应该进电影院看的电影。明星效应,娱乐行业,靠什么号召的啊,靠张艺谋啊,冯小刚啊。那些小片是谁拍的啊?未来一定会好,因为未来是分专业化的,就像电视台一样啊,频道可以选,但现在电影院不够支撑这么多院线,什么样的片在什么样的电影院放,放文艺片赔钱,放不起来。
投资《鸡犬不宁》,我觉得还是品牌,我觉得一个电影公司有它的社会责任,刚开始做这行的时候我不认为有社会责任,大的电影公司就有这个责任培养新导演,你有这个责任才能发现很多人才,你不拍谁给你,你哪怕一年拍一部也是给人一个希望,这才有了《卡拉是条狗》、《可可西里》。你仔细看看我们这几年拍的文艺片其实满成功的,都是当年中国最成功的文艺片之一,因为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大,中国有那么多年轻导演,都希望华谊可以给他投资拍电影。《鸡犬不宁》我就是喜欢剧本,我希望为陈大明拍部戏。卖火了就火了饿,卖不火损失一半,大戏一天票房就赚回来了,这样也尽了我是一个大电影制作人的义务。帮助了新导演,这几年的文艺片我挺得意的,其实做的一些事挺有社会责任的,我们拍《一声叹息》,《夏日暖洋洋》。包括我们又拍了一个新导演的《心中有鬼》,二月份上。我们为新导演也很使劲,路学长用的是葛优,帮助导演把这部戏提高品质,陆川用的姜文,公司在钱上在资源上都在培养这些新导演。确实新导演没有给我们赚过钱,《可可西里》那么火的戏都没赚到钱,几百万票房连拷贝都不够。《鸡犬不宁》票房基本上能打回一个零,全赔,就当做广告了,我觉得一个大公司花八百万做广告也不算贵。但是你说有没有意义,起码你能问到这部戏,媒体今年对这部戏的评价很好。
培育新人,培育未来的市场,这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