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10-29
作者:吕英博

让历史延续下去(2)

 1  |  2  |  3 

西方时间与中国传统

钟表传入中国的绝不仅仅是实用的计时功能以及外观上的绚丽堂皇和异国风情而已。它甚至在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工艺美术史研究以及影响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分别扮演了特定的角色。

钟表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天文、机械、物理、金属冶炼学科的知识均会涉及,繁复、庞杂。虽然摆、发条、游丝和各种擒纵器的发明让钟表的计时越来越精确,但对加工技术的要求却是不断提高。一批批熟练掌握制钟技术的西洋传教士的到来,帮助中国的钟表制作在短时间内提高到了相当的水平。虽然一直是跟着西方后面不断学习,但是御制表在同时期的科学仪器中,是属于科技含量相当高的一个门类。

除了拥有精妙的工艺,故宫所藏的钟表大多设计独特,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常常是集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甚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在这些珍品中都找得到。故宫收藏有英国18世纪著名钟表匠詹姆斯·考克斯 (JamesCox)制作的几十件钟表,这在英国本国都是罕见的。这些钟表有的完全是西方风格,有的则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特质,反映了当时西方钟表业对中国的需求和审美的迎合,也是研究其人其作的最具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还有曾经在清代广州盛行一时的透明珐琅。这是广州工匠效法西洋技术,并加入了我国的一些民族元素创制的一种工艺,曾被大量运用在广州制造的钟表上。不过时至今日,关于这种工艺的文献记载却只剩下寥寥数语,几乎完全消失。幸运的是故宫所藏的清代广州钟表上却留下了大量的样本,为广州珐琅的研究提供了最多最集中的一手材料。所以,故宫所藏的钟表对研究明清中国工艺美术和西方造型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技术和工艺均归属于专业领域,那么钟表的传入除了让人们见识到了更加准确的计时器外,它对普通人的生活是否还有其他影响?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两三百年前的计时器对人们来说可不是简单的能够掌握时间的工具,计时器运作的基本原理代表着当时人们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彼时在中国广泛使用的日冕、刻漏因为使用起来不方便很快就被更为简单精美的西洋钟表所取代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天24个小时的时间概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对时辰这个时间单位的使用习惯。

 1  |  2  |  3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