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以另一种方式(1)
杨婷婷
10:42
2010-04-15
订阅
 1  |  2  |  3 

孙慈颖在演奏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在中国,无论哪个城市,我们一直都习惯了拼命冲刺,但没人知道终点在哪儿。

保持不变成了变化中最难的事情,但常常有惊人结果。或许当年你曾被人诟病的某一习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一掉头,却变成了先锋者。孙慈颖与谢思明从小都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而柳红所坚持的生活方式数年来从未改变过,直到今日才被大家奉为简奢。

所幸的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懂得如何在喧嚣的城市让自己休息下来。这种爱好很大程度上和财富无关,它只是在向我们揭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许我们应该像谢思明一样,本着“不把日子过单调”的心态,让自己有更多选择。

孙慈颖:用音乐表达自己

年初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的新春电影音乐会上,孙慈颖一口气弹奏了 《走出非洲》、《音乐之声》、《时光倒流七十年》三部电影里的经典曲目,观众当中,恐怕少有人知道她是瑞银证券财富管理中国区市场总监,金融街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的15层,才是孙慈颖现在的大本营。

现在流行跨界,孙慈颖开自己的玩笑说,她应该是银行家里钢琴弹得最好的人了。

孙慈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习古典音乐的孩子,经过了激烈的面试后,成了上海音乐附小开班的第一批学员,尔后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正式踏上了她的音乐之路。

事隔三十年后,当年班里同学当中,有人在乐团里当总监,还有人在音乐学院当教授,还有像王健这样的职业演奏家,但像她这样工作中完全没有钢琴的,她是唯一一个。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孙慈颖选择了去美国念书,专业还是钢琴。在整个大学生涯中,每年都要去欧洲巡回演奏,也在古典音乐殿堂卡纳基音乐厅,肯尼迪音乐厅里表演过,还在蒙特利尔国际钢琴比赛中拿过大奖。

正是这些在全职音乐学生时期的诸多演奏机会,使得孙慈颖得以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在美国,能够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常常意味着将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音乐会常常会有赞助人的关系,孙慈颖结识了一位在美林工作的金融届高层,当接触到更多金融界人时,从小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再一次涌了上来,促成了她的转行。

“在当时,所有最优秀最上进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去了两个地方,银行和咨询公司。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他们行,我就不行。”对于一个即将在美国毕业的中国学生而言,一年三场的演出并不足以维持很好的生活。于是,24岁那一年,孙慈颖正式放弃了自己学了十几年的钢琴,加入了美林证券。

多年没有学习的文化课并没有影响到孙慈颖的金融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其实冥冥之中,我觉得一切都是必然的。虽然文化课上的不多,但我的数学一直特别好。一堆穷学生去逛超市,我从来都能最快地算出哪种打折最划算。”事实上,她的工作也与精算数学关系不大。强烈的学习精神加速了她的升迁之路。从美林离开后,2001年,孙慈颖加入了瑞银,没隔多久,就被派到香港任财富管理北亚地区销售主管,由于工作出色,2005年调任北京,开始瑞银财富管理大陆市场的开拓工作。

孙慈颖觉得在这两种身份间并不矛盾,他们都要求严谨而且需要团队合作。“弹琴对我做这行是有帮助的,从学琴开始,我就学会了不气馁,学会一首难度很大的曲子和我跨入另一行遇到的困难一样,只要认真,都不是不可克服的。而另一方面,弹琴是一个需要和别人配合的职业,比如和指挥或成其他演奏者,这要求你对你的搭裆非常敏感。现在做生意也是一样,我们要擅于和人沟通,要能敏锐地查觉到对方的需要。”

不过银行家的身份和钢琴家在生存方式上还是存在矛盾之处,毕竟当代社会更推崇那些具有明星光芒的音乐家。如果身为一个现代的钢琴家,不上电视,不搏版面求宣传,那恐怕生存下去会很难。孙慈颖庆幸自己现今已不必依靠钢琴 “吃饭”,“我从事的这行必须低调,在西方国家做事方式和在中国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方式不能让我们大声宣扬谁是我们的客户,银行毕竟是我的主业,太高调了谁还会信任我们。这种观念其实是根深蒂固的。”

在金融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孙慈颖又重新拾回了钢琴。这一回,目标单纯得多了,仅仅是作为自己的爱好。每年最多表演三场,既让自己放松快乐,又不至于耽误工作。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