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末路
雷梓
2010-10-18 11:05
订阅

经济观察网 雷梓/文 最近有很多问题让我痛苦。如何留住读者的眼球和耐心,让他们愿意把我们摆到桌上的杂志文章多读几篇,最好能读完,然后承认“开卷有益”,是这些痛苦问题中的一个。

事实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少愿意做针对文字的阅读。在还会进行阅读活动的这一部分读者中,愿意花上相对完整的一块时间来仔细阅读书报文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我们确定阅读对于人类是一件好事,继而要对上述“不乐观”现象做出责任探究的话,或许我们只能对当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尽管导致上述“不乐观”现象的成因复杂,但是我不想在此挥舞“世风日下”的大棒,给大多数人民扣上“只图挣钱、不爱读书”的大黑帽子。我只想借用简单的商业逻辑,从供需双方的互动关系来有效解读这一对矛盾的衍生和博弈。

时代变迁是重要背景,也是导致一系列相关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时代属性的演变,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得从原本单一、狭窄的渠道扩展至空阔无边的境地。信息爆炸已经发生,并且在规模和当量上日益升级。

简单说来,人们早已从秉烛夜读的年代,腾空掉进了海量信息的汪洋中。学习、再教育,猎奇,研究,可资凭借的智识工具已经迎来划时代的革命,不再可同日而语。

这个过程,快如疾风,势如惊涛,几乎不容我们做充分的准备,就将曾经安于一室、穷经皓首的书斋整个掀翻,并且彻底截断了你我的退路。

我有意在此袒露一遭个人经此变故以来的曲折心路。

革命之初,我并非食古不化之辈,甚至可以算作是勇于弄潮的一员:接受电脑——尽管至今仍未掌握键盘指法,比“一指禅”好不到哪里去;接受网络——我于1990年代末注册网易163邮箱使用至今,是名不虚传的骨灰级用户;受榕树下吸引,很早就注册了ID,开始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原创文字;为所在企业建立企业网站,并且做过BBS论坛坛主……

直到一次遭遇几乎摧毁我对互联网的正面评判,我的新浪邮箱被黑,企业网站系统崩溃,威胁个人隐私的同时,还丢失了大量的创作文本——这让我欲哭无泪,几欲撞墙——之前我已经因为朋友传阅,丢失过一部重要的小说手稿,这一次我再次丢失了数百首储存于网络的诗稿。一点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心情真想杀人,或者自杀。

隐痛难消,日子还得继续。除了学会多做备份,我面对既实在又虚无的网络,只有搬石头打天的无可奈何。

后来,网络逐渐成为我离不开的拐杖;再后来,网络改变我们的同时,也在被我们改变,网络成为我们的工具和武器。

后来,我们开始厌倦网络,却已经异化为了网络时空、网络汪洋、网络黑洞、网络宇宙中的一个物种,一条游鱼,一块暗物质,一个附着物。再后来,我们不再妄图挣脱,不再妄图造反,不再妄图超越,身不由己,不觉身在其中。

风花雪月,絮叨至此,其实我们的不甘心一直不曾止息。不管你是如鱼得水,还是如陷牢笼,不管你是一只黑寡妇,还是一只就擒的蚊虫,你都已经是网络世界的池中物。只在一些特殊的时候,网络与你的间离依然可能,比如去到绝对屏蔽的深山老林,苍莽荒原,你还是可以暂时逃离。但我必须指出,心魔已植入,你在绝对意义上无处藏身。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的小说题目,超粗黑体砸在眼前。

现在,我们既浮躁不安,静不下心来欢喜读书,又恐惧于网络海量信息的庞杂淹没。于是阅读面临史无前例的严峻拷问。

于是,“读图时代”轰然降临。我渴望去与收藏小人书的崔永元做一番严肃讨论,尽管我知道他的癖好应属怀旧类,但是今昔对比,他一定有话要说。

舞台和绘画没有威胁到阅读,因为它们早于阅读。电影也没有威胁到阅读,因为它尽管得力于工业技术,但始终孪生于文学之母。电视也没有,尽管它开启了信息多向度的前窗。

但是,网络是颠覆前生后世的奇迹和魔鬼。它改写了人类文明史的基因库,它近乎再造了我们的生命及其根植的土地。

我们打开了一个比潘多拉还要威力巨大的魔盒。我无力描绘它的能量,以及它所给予我们的未来。

我只能说回阅读。阅读已经不再是阅读。声光色形,极速地扭曲了文字的规整严谨,也释放了表达与塑造的无数种可能。

我们无法再埋头于纸张锁定的那片我们原本以为厚重磅礴、实则轻薄窄小的田园。我们传承千年的衣钵被轻蔑地打翻在地。我们嫌弃了阅读人生的枯燥,开始簇拥着万能的撒旦粉墨登场,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我们赢得了观看的无敌天赋,并且逐渐将其进化为物种本能。

在观看中,我们互为偶像和粉丝,欢天喜地实现了灵魂的皈依,在出卖的同时完成了给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