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圣经》的写作与流布

订阅
2009-07-15
王京山

(美)斯蒂芬·米勒,罗伯特·休伯著

黄剑波,艾菊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年3月第1版/150.00元(精装本)

经济观察网 书评人 王京山 “神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圣经》里的这句话总是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在基督徒看来,《圣经》记录了上帝的话语。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这使得《圣经》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和神圣品格。虽然保罗在这里所提到的“圣经”,实际上只是指今天基督徒所说的《旧约》。但显然后人认为,保罗的这一论断适用于整本《圣经》。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圣经》都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圣经》是由39卷旧约,27卷新约,共66卷书组合而成。按照基督教习惯认可的说法,《圣经》作者的身份差异极大。《圣经》作者有40余人,其中有大卫、所罗门这样的一国之君,有宰相但以理,有祭司以斯拉、省长尼希米,有先知以赛亚及耶利米,以及接受专门训练钻研高深学术的使徒保罗;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如彼得、约翰是渔民,阿摩司是牧人,马太是税吏,路加是医生。这些作者的身分、地位、学问、性情、风俗习惯等迥然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与形式大不相同,《圣经》包括了史记、法律(民法、刑法、道德法、祭礼及卫生法)、宗教诗、劝告书、抒情诗、寓言、传记、个人的书信、个人回忆录、目录等各种体裁,外加《圣经》特有的预言及启示等。《圣经》的写作也历时很长,著作时间前后达1600年之久,并以三种不同的文字写成。这些作者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下著作,共同写作完成了《圣经》这一不朽巨著。而且,现有的研究表明,《圣经》作者在写作各书卷的时候,并未意识到他们正在写作一部神圣经典。然而,《圣经》成为一部无可代替的惊人之作。今天看来《圣经》信息首尾相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好象用一条线串起来的串珠一样,不能不令人赞叹。正如布如斯(F. F. Bruce)在《经书及羊皮古卷》(The Books and the Parchments)一书中这样评述《圣经》:“圣经在乍看之初,好像是一本文集——其中大部分都是犹太人的作品。……但圣经绝不只是一本文集,其中有贯彻全书的统一性。文集须由一编者编集,但圣经却没有编者。”

尽管《圣经》直到公元4世纪后期才基本固定下来,但是《圣经》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明确的中心思想。《圣经》中的主题包括许多意见分歧的问题,然而《圣经》的作者们均能以和谐与连续的口气陈述不紊。将《圣经》各书卷整合起来的要素就是神——他的属性及持续的救赎计划。《圣经》各书卷在叙述神是谁,他为帮助人类做了什么事情时,前后衔接得天衣无缝。《新约·约翰福音》明确指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可以被看作是整部《圣经》的中心思想。

《圣经》是一部令人动容、令人思考的书。它的每一章、每一句都蕴涵着古老而永恒的智慧,它不愧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具价值的著作之一,在思想性、文学性、历史性上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圣经》对昨天、今天的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圣经》似乎具有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今天《圣经》仍是一本不断出版、不断发行、不断翻译、不断阅读、不断解释的书。综观人类历史,《圣经》的读者要比任何一本书的读者多,译成他种文字的次数也比其他任何书籍多。

那么,《圣经》传播的动力源泉何在?答案就在《圣经》里。按照《圣经》记载,耶稣在升天前告诉他的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成为无数基督徒努力传播《圣经》和基督教训的动力源泉。许多基督徒不畏艰险传播《圣经》,致力于传播基督“福音”,他们的行为离开了这种使命感就无法解释清楚。
然而,《圣经》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重重困难。透过《圣经的历史》一书的记述,我们可以发现《圣经》传播的艰难与不易:

首先,《圣经》的保存、复制和传播极为不易。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圣经》只能靠手抄,然后再被重誊在莎草纸、羊皮卷等易损坏的材料上。由于《圣经》全文卷帙浩繁,仅正文就超过了100万字,抄写《圣经》不但费时费力,还极易造成文字的讹误。令人惊异的是,至今《圣经》手抄经卷的存世数量,仍要比任何古典文学著作丰富;其中虽有差异,但不足以影响内容信息的表达传播。单单考虑《圣经》写作誊抄的不易,就足以使我们惊叹。正是由于《圣经》的重要性及其复制传播的不易,古腾堡(Gutenberg)发明机器印刷术后,首先印行的著作就是《圣经》。今天各种文字、各种文本的《圣经》不但持续印刷出版,还通过网络传播,使无数人得以一睹《圣经》真容。即使是盲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听读语音《圣经》。

《圣经》的传播还面临语言的阻隔。起初《圣经》就是以三种不同的文字写成的:旧约大部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其中一部分用闪族语系中的亚兰文(Aramaic)写成;新约《圣经》则是用希腊文所写成的。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圣经》,理解《圣经》的要义,《圣经》很早就被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圣经》是第一本被翻译的书,希腊七十士译本就是被译成希腊文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约在公元前250年译成。之后《圣经》不断被翻译,又被重译过,也被意译了无数次,其次数远较现存之书为多。在这一过程中,《圣经》也被翻译成中文。今天,地球上估计有6500种语言,部分或者全本《圣经》已经被翻译成了2300种语言。这些已经翻译的语言是地球上主要的语言,其余大部分语言是相对人数较少的人讲说的地区性方言。目前估计还有700多项《圣经》翻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此外,《圣经》的传播还时常面临各种不利社会因素的阻挠。《圣经》成书后,很长一段时间天主教会垄断了《圣经》的传播。为了维护天主教会的利益,罗马教皇多次下令禁止翻译《圣经》。将《圣经》翻译成英文的威克里夫死后被焚尸扬灰,另一位英文《圣经》翻译者丁道尔被判为异端绞死。天主教会的阻挠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圣经》远离民众,其信息无法被普通民众理解接受。现代科学昌明之后,《圣经》又面临现代科学严厉的审视与批判。从《圣经》的开篇《创世记》到终篇《启示录》,到处都可以听到尖锐的批评。《圣经》面对的批判、质疑是独特无二的,历史上再没有一本书能象《圣经》一样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批判,也没有一本书象《圣经》一样备受批判却仍然证明它存在的巨大价值。

今天《圣经》的许多观念比如约的观念、爱的观念、爱人如己的观念,并没有过时,依然闪现着古老智慧的光芒,可以成为我们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借鉴。《圣经》的传播正如一条小小溪流,从中东流向世界,逐渐成为源远流长的大河。《圣经》的传播历史,不但是一部基督教传播史,也是一部经典文献传播史,更是一部文化传播史。

作者简介:王京山,博士,副教授。

(书评和相关资料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提供)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