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滨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世祥估算,当初上述滨州黄河6路以北、渤海18路以西土地的周边地价约在35万元/亩,如今可涨到135万元/亩。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宗土地拍卖价值将远远高于开发区政府当初的1.0466亿元。
监管的真空地带
滨州这宗土地被国土部督办中呈现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国土部刮起这股风暴的初衷,是为了打击开发商囤地致使房价高涨的现象。如果是开发商的土地被收回将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但换作是地方政府,国土部这记重拳却显得绵软无力、丝毫不起作用。
在这宗售出、又收回的土地交易中,涉及土地的各个利益方均毫发无伤——通过抵押物的置换,银行没有任何放贷风险;开发区将所属土地左手转到右手后又转了回来,不仅为地方政府融到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使得土地闲置多年从而最终获得更多的土地转让金。
目前,地方政府直接的贷款机会有限,但却普遍成立特殊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可以用公共土地作抵押来筹集贷款,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9年迅速增长到8000多家。
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王志浩更是估计,给这些投资公司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土地的数量相当于过去5年间出售的土地数量的3倍。
国金证券一份报告显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严重依赖土地收入,而不是自身项目的现金流。在统计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余额中,大概有75%与土地挂钩。
上海五合智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毅指出,与一般开发商截然不同,像滨州鑫诚这类的官办投资公司几乎可以视作当地政府本身,这导致即使国土部要求收回土地根本无法危及其利益。
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这些有着特殊身份的企业大肆贷款举债;另一方面,这些投资公司完全可以大量囤地而毫无顾忌。当土地价值处于上升阶段时,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一旦未来土地贬值或者市场变得萧条,地方政府和银行势必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邹毅认为,虽不能说滨州这宗土地的长期闲置是地方政府有意囤积,但却显露出国土部对于地方政府监管的真空。如不及时加以修补这方面的漏洞,打击囤地、遏制房价的政策必将大打折扣。
- 国土部督办滨州土地被收回 银行面临巨大坏帐风险 2010-08-24
- 【报摘】上海将开展部分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0-08-20
- 闲置土地2815宗 国土资源部正式回应“黑名单” 2010-08-19
- 丁祖昱:25%闲置土地已复工 2010-08-18
- 中国移动再曝光违规SP 腾讯新浪均"榜上有名" 201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