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区域性特大城市是合肥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1月2日下午,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举行的“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媒体见面会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将写入合肥市的“十二五”规划。
作为年轻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从2005至2009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由878.41亿元提高到2102.12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由16.3%提高到20.9%,城镇化率由55.8%提高到64.1%。
孙金龙说:“‘十一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抢抓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等历史性机遇,全力做好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
在孙金龙看来,合肥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做到“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谈及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孙金龙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谋划合肥‘十二五’发展。”合肥未来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未来几年的不懈努力,加快把合肥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
“我们初步考虑,到2015年合肥GDP总量突破6000亿元。”孙金龙用一系列数字来描绘了未来“十二五”期间,合肥的发展方向,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900亿元;同时,城区的人口规模突破400万。
围绕这一目标,合肥首先将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基础,以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进而实现城市现代化。并将集中力量打造家电、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平板显示3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公共安全和文化产业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0户,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以上。
- 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 做大做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0-08-09
- 合肥出口加工区可望于今年11月份开工 2010-07-27
- 长安集团投30亿在合肥建微车基地 2010-07-01
- 合肥市委书记:基层拆迁干部要写“拆迁博客” 2010-06-22
- 中石油在合肥建大型油库 投资近4亿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