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丢失传统
在广州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路途中,如何对待传统的粤式文化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站在 “广州塔”454米的观光大厅,脚下展现的是一个有着璀璨灯火的崭新的广州城。那些饱经沧桑、凝聚了千百年广州岭南文化的骑楼,以及标志西风东渐的洋楼已经或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直以来,广州都被视为岭南文化的中心,但近年来,在工业化的冲击之下,从内在的精神到外在的形式都在逐渐式微,而亚运会则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在广州生活了17年的杨晓光说,“具体的例证是,一些属于岭南文化符号性的东西,比如骑楼、粤剧、凉茶,甚至包括喝茶的习惯等都正在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如果这些外在的形式都已经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岭南文化又如何体现?”
2006年,广州市曾发布过一分《广州老字号普查报告》,报告显示广州共有老字号94家,历史在100年以上的有25家。然而,十余年后,上述老字号有60%以上陷入了生存危机,一部分甚至关门倒闭。
据了解,随着亚运工程的推进,广州老城中心主干道中山路、北京路沿线大规模拆迁的启动,一批广州老字号元气大伤,为数众多的商家已经或即将面临关门的窘境。
“老字号消失原因不同,有因体制不合理或经营不善被淘汰,也有因兼并、转营、合资、合作而消失,但城建改造中没有注意保护则是致命伤,就连致美斋、惠如楼这样的大牌也因拆迁而受重创。”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欧阳强说。
另外,广州商学院教授王庆先认为,广州对新道路和新建筑的命名,普遍缺少特色,丢弃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
他以珠江新城为例。珠江新城明明是在对冼村、猎德两个村的改造基础上建设的,而冼村、猎德两个村的名字可以说声名久远,历史悠长,具有浓烈的广州特色和城市个性,十分珍稀。为什么后来有关部门在命名珠江新城的道路时,却取出诸如海明路、海月路、华穗路、金穗路之类的毫无个性的路名?
杨晓光认为,广州的另一个好的传统是环境宽松。
“广州是一座能够让人放松的城市,在这方面与成都很像,”曾在四川大学就读过的杨晓光说,“在这方面,和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有着明显不同。”
“正因为整个社会阶层的草根属性以及民主创痛,让这个城市有着不惧官、不唯上、自由表达、酣畅淋漓、不吐不快的风气。这也是广州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程度比中国其他城市更深入的原因。”
- 中国国际珠宝展览开展 2010-11-08
- 中国与马耳他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2010-11-05
- 借数字电影东风 外企抢占中国数字电影放映机市场 2010-11-04
- 世行:2010年中国GDP增长10% 2010-11-04
- 民族证券联手中国电信 推3G理财套餐 20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