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根源在户籍限制(2)
降蕴彰
2011-02-25 07:43
订阅
 1  |  2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也认为农民工获得的报酬普遍偏低,他表示,现在新生代农民工有1亿多人,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工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他们对企业和工资等待遇的要求都比较高。

户籍限制是根源

根据近期公开的报道,安徽全省缺工超过50人的企业就有2300余户,缺工总数达到25万人,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方面也披露,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将“缩水”100万,而同时湖北省内的用工缺口却达到60万人。

但按照崔传义的说法,目前我国农村仍有3亿多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其中有超过6000多万的35岁-50岁之间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就业。

本报从河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方面也获得信息,目前,河南有800多万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就业。

一方面是全国性的民工荒,东西部间展开激烈的“民工争夺战”,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出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难以调和的矛盾?

接受本报采访的10多位官员和专家都表示,由于受户籍问题限制、用人单位的歧视等原因,才使得这一如此庞大的农民群体被迫选择滞留在农村。而在诸多因素中,户籍政策是造成“民工荒”最根本的原因。

崔传义表示,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工基本都在“脏、苦、累、险”的岗位上,这些工作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剩余工作”。但他们获得的工资不仅很低,还享受不到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社会福利。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调查,全国有70%-80%的农民工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而其他所谓享受到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也是低服务、低保障。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农民工只能在城市工作,而不能定居,很多人不得不单独在城市打拼,孩子、妻子和父母都留在农村。

一些农民工、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民工也要饱受城市的就业歧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景清多年调研显示,东西部劳动密集型企业争抢的劳动力,只是指向18岁-30岁年龄段之间的农民工。“农村还是有相当多四五十岁的人找不到工作,他们是被劳动密集型产业排斥的。”

谈到现阶段农民工的处境,韩俊本人在国内的一次论坛上曾这样表示,“现在中国的城镇人口每4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农业转移人口,但是,他们没有融入城镇,我们的政策,80年代是允许农民离土,90年代是允许农民离乡,新世纪是允许农民在城市定居。”

崔传义告诉记者,在即将公开的“十二五”规划中,一些与农民工有关的新政将对维护农民工权益有深入的推进作用。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