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境界”叩问美学
董龙昌
2010-08-13 12:54
订阅

在国人的话语系统中,“境界”一词常用于论人生、评艺术、品人物等等,其语用范围相当广泛。然而,作为一个文艺学范畴,究竟何谓“艺术境界”,则很少有人专门论及,即是偶尔有人谈及,也不过是零星断片,更遑论专著层面的学术成果了。而正是在这方面,山东师范大学杨守森教授的《艺术境界论》,是值得重视的一部著作。

长期以来,在我国文论界,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到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到目前的许多论著中,一直存在着“意境”与“境界”交混使用的情况。正鉴于此,作者在书中着重从语用范围、语义构成、理论效应三个方面对“意境”与“境界”进行了廓清,并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艺术实践,对“艺术境界”作出了界定,认为所谓艺术境界,即作家、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将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体悟与沉思熔铸于特定艺术形象而生成的“诗性精神空间”。 

与此紧密相联,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了反思。在对文学价值的反思过程中,作者从阅读经验、创作动机、社会需求和审美价值的生成四个方面对学界片面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属性进行了质疑,认为“文学价值原本就是多元价值的复合,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固然会危及文学,过分强调审美价值,也同样不是文学的福音,只能降低文学的尊严,匡拘文学的视野,影响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对文学价值的反思、对文学精神的强调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又是与其对美的本体质疑密不可分的。在作者看来,美的本体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美感。与形而上的玄思不同,作者从文学、艺术的实际出发,对美的本体进行了有力地否定,其见解是令人信服的。可以认为,作者对美的本体否定论是全书展开的逻辑起点。 

作者正是依据上述见解,结合对文学、绘画、书法、行为艺术等许多具体作品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艺术理想、文艺批评标准。比如,作者结合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论对艺术境界进行了分级,明确将与“宇宙人格”相关的“宇宙境界”视为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强调“文艺创作,不仅要追求境界,更应追求大境界、高境界乃至最高境界。” 

作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书画等领域许多作品的不足,正在于精神境界之低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崇官尚仕、斗狠嗜杀、团伙习气、奴性意识之类,亦影响了相关作品的精神境界。作者的这类见解,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从事文学艺术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对艺术境界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文艺理论意义,同时还有着重要的现实人生意义,它表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感和人文关怀。 

新时期以来,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提高,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呈现出下滑之势,如拜金主义之风盛行、人际关系的冷漠司空见惯、道德沦丧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人们的精神追求变了,开始“躲避崇高”了,渴望“过把瘾就死”了。在理想夭折、信仰失落、平庸与卑琐泛滥的今天,作者标举“艺术境界”,强调诗人、作家、艺术家应以宇宙境界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认为一个涌动着宇宙精神的人类世界,才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物相伴而生,祥和安宁,依然自足的理想世界”。这类追求,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自然是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 

由书中可见,艺术境界分明也是作者自觉的人生价值追求。其中诸如“宇宙精神”、“天地境界”、“宇宙人格”之类字眼,不仅是文学艺术创作及欣赏的品评标准,更是作者自己所向往的“与天为徒”、“民胞物与”的宇宙精神之洋溢。这样一种人生境界追求,还可见之于作者对主体精神失落的批判中,对文艺学思维心态的反思中,对“文化迷途”与“世界黑夜”的忧思中,对“文学之光”的追寻中。 

通览全书,我们见出的正是论者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威的怀疑精神,涌动着的是作者对文学艺术深沉的热爱,对现实人生的真切关怀。而这,正是其凌空高蹈的人生境界之体现。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