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作为家庭一员的“农民”
蔡国强被农民发明家们朴素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动,我却常常被他作为儿子、孙子等凡夫俗子的忧伤、悔恨而感动。
寻访途中,蔡国强
返乡当晚,蔡国强在泉州饭店设宴,款待自己家和妻子家以及弟弟国盛家的亲戚和下乡团队的成员,前泉州市文化局局长陈日升作为他的好友也受邀参加。蔡国强弥补的是春节没能回泉州的遗憾。四大桌济济一堂时,宴会厅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是CCTV“华人世界”栏目录制的蔡国强的专题片。
蔡国强次日携随队记者王寅游览泉州老城的西街时,“不时有人上前向他求取签名和合影”,“还有市民大声向蔡国强呼吁,希望能够早日改造动迁,因为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太过陈旧了。”
所有这些热闹和风光,似乎都证明,蔡国强这些年每一次回到泉州都是“衣锦还乡”。取得世俗成功后的中国农民,往往会通过物质馈赠来表达感恩,“蔡国强送给每位亲戚在台湾展览的彩虹徽章和其他纪念品。”
但我想,95岁高龄的奶奶和因脑溢血而卧床四年不起的父亲,才是泉州之于蔡国强最重要的牵挂。所以,“蔡国强俯下身和父亲大声说着家乡话,告诉父亲自己正在做的展览,以及下乡寻访的事情,并向看护父亲的护工询问病情”;所以,“吃饭时,蔡国强坐在95岁的奶奶身边。”
“我其实回来一次就少一次,见到老人一次就少一次,但是也没办法经常回来。”蔡国强认为“自己实在不是孝子”。父亲的病一直是他的心病,“由于奶奶年事已高,蔡国强隐瞒了父亲的病情,一直说父亲在福州治病。”可以猜想,在亲朋满座的晚宴上,奶奶肯定也会纳闷(如果老人足够清醒),自己儿子的病怎么治了两三年都不见好转呢。
这个善意的谎言就这样在蔡家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蔡国强探望重病在床的父亲时只能“经常拿一些钱出来做一些安慰”,4岁的小女儿一次向老师告假时都知道说“爷爷快死了,我要回去,不能上课了”……你不得不感叹,在生老病死面前,所有人都残酷地平等着。
父亲久治不愈带给蔡国强的哀伤,我不曾经历,但能将心比心,包括他辗转世界各地时最怕深夜接到电话的那种恐惧——那种梦魇般的铃声,随时宣告的可能就是,我们将不再能承受父辈或祖辈的现世庇护。这,是一个哪怕再强大的男人都害怕都不愿接受的。
蔡国强对生活庸常、琐碎一面的体察也让我备感亲切,“其实国盛比我辛苦,一直照看着这些老人,最难的是你要跟他们在一起,天天在一起,而且要照顾他们的情绪,我来的时间短,他们都压制着正常的不满”,“真正难的是国盛他们,谁做这些事情都不好做。比如说去农村,我们去了一次就走,国盛要去很多次,现在我们走了以后,他还要去跟人家包装,有的人还会再讲价钱。”
正是基于对亲情和爱情重要性的认识,蔡国强在寻访时往往会问到农民发明家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妻子的状况。而对方或羞涩或温馨或豪爽的回答,都证明,如果允许在自己的发明物上刻上答谢词,他们可能会写上自己爱人的名字;成功了的农民发明家之所以成功,大多都离不开家人的强有力支持,虽然这种支持在最初可能表现为善意的阻拦。
老伴儿担心1941年生人的曹正书的安危,暗中劝阻蔡国强一行:“千万别替他买功率大的发动机!老头子喜欢做飞机,玩玩可以,但要是真飞起来,就会玩出人命的!”
阜阳青年陶相礼租住在北京的小房子里,经过女友精心收拾后倒也温馨,陶相礼用他的“大男子主义”来表达他对女友默默支持的谢意:“我在家从来不做饭,不洗碗,不洗衣服,很懒,她做东西,我看电视。”蔡国强则鼓励他:“你这个床很好,重要的是床好,不是房间要好,是床要好。”
吴玉禄的妻子则在他创业之初“跑一半,又拐回来了”,这位现在小有名气的通州农民对妻子有着他理解的回报:“王府井步行街找我,让我去那表演,包括我爱人也是借我的光一起。”
而与曹正书同龄的李玉明“一天就10块钱买菜,2块钱一盒的烟我都抽不起,钱都搞了潜艇”,他每天制作潜艇前都要安顿好中风十余年的妻子。蔡国强来到李家时特意带了红包和香烟,李玉明的妻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蔡国强对李玉明的不易有了格外的敬意:“看到他的情况,其实很伤心。我真的可以在那边待几个小时,但是他要一辈子待在那儿。他的生活很苦,还在做这些事情,很不可思议。”
老农吴书仔的第一架飞机,曾被妻子生前拆掉当柴火烧,“为了不让他花掉贫困家中剩余的钱。”所以,在受邀乘飞机参加“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展览时,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亡妻:“对她的相片(遗照)说了。”
而衢州青年徐斌驾驶的旋翼机终于成功起飞后,第一次鼓足勇气来到现场观摩的太太“也是一直忍耐,但还是哭了”。蔡国强完全能理解徐斌此前为什么不让妻子来现场看自己试飞:“很多东方的男人总是在老婆、情人面前装作不在乎,但其实他很在乎,心里深深埋着对妻子、对子女的爱和思念,但不是很多传达的。”
我也知道,随着“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文中引文部分如无特别说明,均出自文尾所述书目)
文中述及书目: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杨照、李维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王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蔡国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张洹工作室:艺术与劳动》(巫鸿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七十年代》(北岛、李陀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超过30万家 2010-08-24
- 经济观察报社梦想书屋公益活动在京启动 2010-08-19
- 中国农民生生不息的好奇心 2010-08-13
- 好奇会不会害死猫 2010-08-12
- 叶檀:农民进城与义乌公务员下乡 20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