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署调查审计商业银行信贷三大流向(3)
由于上半年政府4万亿投资,使得地方政府成立诸多融资平台公司,这些公司以政府的名义为各类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实体公司提供项目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但最终受益都是实体公司,而银行在放贷冲动下,对于由政府信用担保的项目审查不严,贷款资金基本都由各个实体公司自由使用,资金流向失控。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上,又重现“空手套白狼”的现象。
“这从程序上看,没有任何不合法,商业银行几乎承担了全部的风险,不过现在整个市场向好,并不会出现太多违约,但市场一旦逆转,银行不良贷款就会急增。”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此外,不少项目甚至通过各种变通办法利用信贷资金充当资本金,比如通过土地证抵押,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变为开发贷款资金,对银行资金安全造成巨大风险。还有一些房地产公司,利用代理机构高估土地价值,获取银行贷款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一些公司还利用银行对部分政府担保项目设置的“绿色通道”,在资本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贷款先行注入,以流动资金或搭桥贷款充作项目资本金;以股东借款,发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债务性资金充作资本金;将项目贷款转为定期存款,再为流动资金贷款作质押;一些企业将项目贷款进行拆解、投资、循环套现等,都在这次审计中频频暴露。
“对于这样的贷款,未来房地产市场不好,只要有政府信用担保,银行就只能一再展期,而且经常是已经展期过一次的还会继续提供贷款。”上述银行内部人士表示,“有政府担保的贷款总会认为是优质资产。”
在地方政府担保和银行放贷冲动的背景下,2004年前后开发商拿一张土地证就能启动几亿项目的现象,又卷土重来。
2009年的上半年上市银行财报显示,有地方政府担保的高速公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园区工程等项目贷款几乎占到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1/3。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8月新增贷款4104亿元,比7月有所回升。
9月8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最新宏观经济报告预计,今年总共将达9万亿-9.5万亿元,明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7万亿-7.5万亿元。而据市场人士初步预测,这些新增贷款将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政府项目贷款。
“现在银行放贷款有点像2004年,当时也是政府大面积投资,银行被动贷款。无论是票据贴现风险,还是土地融资的违规,都会暂时被经济恢复期的泡沫所掩盖。”上述参与审计的人士表示。

- · 汇金副董: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应市场化解决 | 2009-12-07
- · 《世纪大讲堂》——学术也一样让你听得懂 | 2009-12-07
- · 《中华文明大讲堂》——传播最有价值的中华文明 | 2009-12-07
- · 机构2010年投资策略 消费、资源两大热点 | 2009-12-07
- · “永远”的《正大综艺》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