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结构”信贷损失几何?银监会督阵压力测试(2)
信贷政策调整
国家发改委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而信贷调整往往会滞后于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使银行业监管者对可能的坏账风险始终高度警惕。
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银监会已多次对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行业进行风险提示,要求商业银行有序退出。
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说,目前看来大型商业银行和沿海地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退出做得比较好。
中国银行公司部人士透露,上半年中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3.41个百分点。最近发布的商业银行三季报显示,中国建设银行今年前三季度主动减少对“两高一资”行业贷款558亿元。
今年1-9月,上海56家主要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在各项贷款同比快速增长23%的情况下,从“两高一剩”行业退出限制类贷款129.8亿元,其中包括钢铁、电力、焦炭和水泥等发改委明确产能过剩的行业。
不过一位地方监管部门人士称,即便如此,面对大规模的产业转型,银行业存量贷款中依然还是有不少风险隐患。
今年以来,有不少落后产能在“保增长”政策下重新抬头,这些项目中沉淀着不少银行贷款。一些中小银行在上半年的信贷增长中,劣势明显。由于抓不到好的项目,少数银行也会有动力放宽信贷标准,配合地方做一些落后产能的项目。
一些新兴行业,例如多晶硅、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在前几年势头很好,盈利水平好,不属于产能过剩。但今年已经明显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而银行贷款前两年已经介入了,属于长期项目,如果后两年技术改造没有跟上,信贷无法及时回收,同样存在风险。
不过该人士称,相关的信贷政策指引的调整,或许要等待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之后,以及明年初的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
1 | 2 |

- · 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 11-07
- · 银监会要求银行每季进行压力测试 |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