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外资集体减持战投荣光时代远去(2)
程志云
08:45
2010-03-27
订阅
 1  |  2  |  3 

进与退

尽管财务上获利丰厚,但对于外资战投而言,这并不是他们当初入股时的战略意图。回头这5年,外资战略投资者并没有实现他们在中国更大的野心,中国银行业却在越走越好。

中国银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入股初期,RBS和中行战略合作有很多内容,包括:海外业务合作,国内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等。不过,随着RBS股权的撤出,战略合作也逐步淡出视野。

“现在只有一些培训项目收尾了。”该人士称。

这位中行人士指出,战投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照搬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成功模式,以新业务为主,例如和中国的银行一起开设私人银行、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新业务的合资子公司,生产一些创新产品,再利用国内大银行的网络去卖,这样就可以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以信用卡业务为例,花旗、汇丰、运通等外资机构无一不想切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大蛋糕,也和国内银行有了诸多合作。

早在2002年,浦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时双方就把合作焦点放在信用卡业务上,希望在未来中国法律法规许可时,向监管部门申请设立信用卡合资企业。

根据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2007年的合作安排,第一步先在建行建立独立、集中的信用卡业务单元,第二步将该业务单元转换为中国境内注册的中外合资信用卡公司。

中行和RBS也曾经考虑设立合资信用卡中心。

时至今日,只有交行在去年发布三季报时宣布与汇丰银行已完成关于合资组建信用卡公司的项目谈判。

随着近年来中资银行信用卡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发卡量也迅速增长,各行信用卡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备,留给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小。

中行人士称,中行当时和RBS都沟通好了,费用也给了,分成也形成协议了,不过实际操作中还是困难重重。

“外方对我们的信用卡从种类到盈利模式评估根本就不到位,外资银行主要是靠借贷来赚钱,而我们的信用卡主要靠交易赚钱,这根本不一样。外资银行对此根本没有清晰的认识。”中行这位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个普遍问题是,战投们对于成立合资子公司的需求很迫切,而中国从监管层到银行在新业务开展、合资公司准入等行政审批都非常慢,这都让战投们头疼,以至于在中期内根本看不到赚钱或者赚市场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对于战投而言,入股的时候和大型银行都签有排他协议,不能在国内开展竞争性的业务。目前,对于部分战投而言,显然在中国开设子公司更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获利了结也就成为战投们更实际的选择。”另一家国有银行的人士称。

对不少国内银行家而言,和外资战投的战略合作早已经形同鸡肋。

中行相关人士分析,战投派来一些与我们对接的人虽然也是黄皮肤,但是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操作,很多项目根本无法对接。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实际上,现在和外资战投所谓合作就是一些培训课程而已,真正的业务合作已经非常少了,即便是这些课程也都是基础课,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一位股份制银行董事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市场化转型初期很多建章建制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而这些也是洋股东们无法解决的。

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则认为,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金融业盲目迷信外资银行技术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多依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要引入相应的技术和合作者。在目前形势下,即便没有股权关系,引入技术合作依然可以很顺畅。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