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国资新政的屠氏烙印(1)
张勇
07:18
2010-07-27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7月初,上海金融国资国企干部公开选聘评审小组成立,拥有着2.5万亿资产规模的上海金融国资体系将要对其干部体系进行重大调整。

与此相呼应的是,多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证实,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际”)董事长吉晓辉不久将卸任该职,专注于做浦发银行(600000.SH)董事长,领导这一上海本地的最大商业银行更高目标发展。而吉晓辉走后留下的董事长空缺将通过公开选聘的方式填补。

两年半,这是上海金融工作的主管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先生接手这块工作的时间。作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资的改革成为屠光绍的一个工作重点。

成立金融国资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金融办实权、引进外部金融人才,以至于现在的干部公开选聘,分管金融并协助分管财税审计工作的屠光绍正尽力以一系列的“新政”解开上海金融国资改革的盘根错节。

干部体制改革

知情人表示,市委组织部秘书长冯伟将可能担任选聘评审组组长,而上海金融工委副书记、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则可能是评审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另据了解,公开选聘的候选人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上海市相关部门推荐、同行业推荐和自荐。

上海金融工委的一位处长介绍说,包括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副市长屠光绍在内的多位上海领导表示过,金融国资国企的改革关键是干部体制的改革,而现在,改革正在兑现。

事实上,之前,上海市属金融企业高管公开选聘的大幕已经在悄然进行。

6月底,上海市属券商国泰君安总部举行了一次低调但绝对 “重量级”的会议,不仅国泰君安大部分董、监事和总裁班子成员及主要股东单位代表到会,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秘书长冯伟与上海金融工委相关领导也来了。

“会议主题是宣布将对国泰君安董事长一职进行公开选聘,选聘评审组也已成立。”一位当时与会的代表告诉本报,“这样的阵势显然说明主管部门对此事的重视,但也体现出市政府对市场化选择专业化干部的决心。”

内部人士称,1953年出生的祝幼一七年前从银行系统履任国泰君安董事长及党委书记,期间历经行业低谷及市场波动,也经历过行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 “主管部门表示祝幼一同样可以参与选聘”,但这位人士认为,“祝幼一的董事长职位被替代几乎没有悬念,而让距离退休还有三年时间的祝幼一离职,这也显示出市政府对干部体制改革的决心。”

而同一时间,1950年出生的申银万国总裁冯国荣基本已经处于退休年龄,也将出现变动。

以前上海一些企业的领导退休年龄可以放宽至65岁。“这种现象在金融国资国企中尤其多。”接近上海市政府的一位人士坦言,“他们为上海的金融业发挥过大作用,但长期以来也限制了金融国资国企领导的积极性。”

这些都在屠光绍上任之后开始悄然变化。“国资国企领导干部的退休年龄在近两年已经恢复到60岁。”上海市国资委的一位官员表示。

在金融国资领域,包括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和上海国际在内,16家市属金融企业高管都将被列入公开选聘范围,而由市委组织部、金融工委和金融办相关干部共同组成的评审组将领导选聘工作。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