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通证券:下半年基金有望战胜指数(1)
经济观察网讯 2007年,基金业最大的话题之一就是基金业绩落后市场,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专家理财的质疑,导致在历经了基金开户数量暴增之后,股民数量开始大增。专家理财真的失效了吗?主动投资将让位于被动投资吗?投资者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基金业绩?
美国共同基金基本能战胜指数
我们知道,美国共同基金流行着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主动型基金不一定能战胜指数基金,从1975年到1995年21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长期的牛市行情,标准普尔500的年均涨幅为16.37%,大盘股基金业绩为年均增长17.74%。其中,大盘股基金的业绩输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有7次,都是市场大幅上扬的阶段,除了1994年之外,标准普尔500在这些年间的年均涨幅都在30%以上。
大盘股基金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有14次,在市场上涨过程中战胜指数的有11次,这期间的市场平均年均涨幅为14.3%,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战胜指数的有3次,这期间市场的平均年均跌幅为-5.1%。其中其余年份大盘股基金都战胜了指数。
可以得出两个个结论,第一,主动型共同基金基本能跟上指数甚至略强于指数,只是从平均水平来看,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第二,主动型共同基金在涨幅非常大的市场中难以战胜市场,但在涨幅不大甚至下跌的市场中,能够战胜市场
在美国,主动型基金难以显著超越市场的原因如下:
主动型基金交易频繁,会产生较多的交易费用,影响其业绩表现,而且主动性基金还有比较高的管理费用;主动型基金为了应对赎回通常会有一定现金类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因此,在大幅上扬的市场中很难战胜指数;市场的有效性逐渐增强,主动投资战胜市场的难度在加大;股票涨跌幅具有厚尾特征,大小盘股票涨跌存在轮动,而基金一般是均匀(分散)投资,当大盘股涨幅较大时,指数涨幅较快,而基金由于均匀投资,业绩表现容易落后市场,反之当小盘股涨幅较大时,指数涨幅相对较小,这时基金业绩容易超越市场。
中国基金业绩与指数的比较
与美国相似,中国也出现了在市场涨幅一般或者下跌时,基金业绩明显战胜指数,在市场涨幅较大的时候,基金业绩难以战胜指数。特别是在2007年上半年,基金业绩与指数的差距非常明显。
除了交易成本、流动性限制和市场有效性等因素之外,还与我国市场特征有关。

- · 1-7月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 | 2009-08-10
- · “一对多”基金专户业务近期推出 | 2009-08-10
- · 基金热销与“自购”尴尬 | 2009-08-10
- · 中投首份年报出炉资本回报率6.8% | 2009-08-08
- · 分析师:黄金下半年将上演量价齐升局面 | 2009-08-07